针对大陆昨提醒公民暂时避免前往日本,不少台湾网民叫嚣:“好消息”、“太好了,少了一大堆中国人,旅游品质直接提升数倍”、“趁着这一波制裁,日本可以导正过去几年的乱象”、“太棒了,还日本干净”、“赞啦,日本将迎来安宁”、“韩国惨了,这下不能去日本只能全部去祸害韩国”、“快订日本机票”、“可以顺便不要来台湾吗?” 台湾网民这波欢呼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仿佛以为赶走了大陆游客,日本旅游业就能原地升级成“清净乌托邦”,殊不知他们眼里的“多余游客”,恰恰是日本旅游市场的饭票,没了这张核心饭票,所谓的“安宁”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空想。 日本旅游业对大陆游客的依赖,早就不是秘密,而是渗透到行业肌理里的现实。2024年大陆游客贡献了日本观光收入的21%,这个数字看着不算夸张,但要知道,这背后是大陆游客实打实的消费力——人均花出去的钱比台湾游客高出近60%,而且更偏向高端消费和长线行程,能带动酒店、餐饮、零售、交通一整条产业链。 你去日本热门城市逛一圈就知道,心斋桥的药妆店标配中文导购,京都的温泉旅馆预留着中文服务手册,连偏远地区的免税店都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配套不是为台湾游客准备的,而是精准瞄准了大陆市场的需求。 这种依赖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日本旅游业主动绑定的结果。这些年日本不断简化大陆游客签证流程,增加直飞航班,甚至针对性推出“樱花季”“红叶季”专属旅游产品,本质上都是冲着大陆游客的消费潜力来的。 旺季时,热门景区里40%以上的民宿订单来自大陆,百货店里免税柜台前排队的大多是中国面孔,这些场景早就说明,大陆游客不是“乱象”的制造者,而是日本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核心引擎。 疫情期间大陆游客减少时,日本不少免税店收缩门店,旅游巴士公司砍掉半数线路,温泉旅馆入住率跌破三成,这些实打实的困境,早就证明了大陆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那些喊着“韩国惨了”的台湾网民,显然低估了大陆游客的选择空间。现在大陆的旅游资源早就足够丰富,冬天想玩雪,东北的雪乡、新疆的阿勒泰各有特色;想泡温泉,云南腾冲、四川海螺沟的体验不输日本;想赏景,从青海湖的壮阔到桂林山水的秀美,国内能选的地方太多了。 大陆游客没必要非得远赴日本,更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去祸害韩国”,政策出台后,更多人反而愿意选择国内游,既省去跨境的麻烦,又能支持本土旅游发展,根本轮不到其他国家来“接盘”。 台湾网民可能没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赴日旅游规模,在大陆游客的消费体量面前根本不够看。就算台湾赴日游客数量不少,但大多是短途观光、小额消费,对日本产业链的带动作用,远不如大陆游客的长线深度游。 日本商家之所以愿意花大力气做中文服务、搞移动支付适配,本质上是冲着大陆游客的消费力来的,而不是零星的台湾游客。现在大陆只是提醒公民暂时避免前往,日本旅游业就已经感受到了压力,那些靠大陆游客盈利的商家,要面对的不是“清净”,而是客流量锐减后的营收下滑和运营压力。 说到底,台湾网民的这些叫嚣,本质上是对市场规律的无知,也是对大陆游客真实价值的误读。他们以为“少了中国人”就能让日本旅游品质提升,却没看清日本旅游业早就被大陆游客喂成了离不开的依赖型市场;以为大陆游客没了日本就没处可去,却不知道大陆自身的旅游资源早已能满足多样化需求。 等日本商家因为客流量不足开始降价促销、缩减服务,那些喊着“还日本干净”的台湾网民大概才会明白,自己欢呼的不是什么“安宁”,而是对行业生态的无知,以及对大陆游客真正分量的彻底拎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