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日本领土危机再度浮现!原来不光琉球有问题,就连北海道也不是日本的。近日,日本的领土麻烦又闹得沸沸扬扬,不止是南边的琉球群岛,连北边的北海道都牵扯进来。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琉球学”持续研究!必须重视这门绝学了!) 两大区域的争议相互交织,将日本置于历史法理与现实诉求的双重拷问之下。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10月联合国大会上的一番发言。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直指日本对琉球原住民的歧视问题,还拿出二战后的关键文件,明确表示琉球的主权从来没正式划归日本,美日私下交接施政权的做法根本站不住脚。 这番话很快引起全球关注,紧接着11月初,琉球民间组织带着12万人签名的请愿书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投诉,之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布的相关报告,让国际社会重新打量起日本管辖这些领土的合法性。 琉球的争议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藏着五百年的历史渊源。 早在 1372 年,琉球王国就和中国明朝建立了宗藩关系,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了连接中日和东南亚的“贸易中转站”,还发展出了独特文明。 可到了17 世纪,琉球陷入了同时依附中日两国的“双属”局面,1879 年日本明治政府用武力吞并了琉球,设了冲绳县,彻底终结了它的独立地位。 二战结束后,盟军直接剥夺了日本对琉球的管辖权,交给美国托管。1972 年美国通过《冲绳归还协定》把施政权还给日本,可这个决定压根没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长期以来,琉球民众日子过得并不舒心,不仅要忍受美军基地带来的环境破坏和安全隐患,还得面对日本政府的不公平对待,经济补贴根本弥补不了权益损失,他们追求自治、保护本土文化的呼声从来就没停过,这也为此次争议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这边琉球的争议还没平息,北边北海道的归属问题也被顺带推到了台前。 这片土地原本是阿伊努人的家园,他们在这儿繁衍生息了数千年,创造了独特的渔猎文明和文化传统。1869 年日本明治政府设立“北海道开拓使”,搞起了大规模的移民计划,和族民众大批涌入,阿伊努人的土地被强行夺走。 1899 年出台的《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名义上是保护,实际上就是强制同化的工具,导致阿伊努人的语言、习俗等文化遗产差点消失。 虽然 2019 年日本政府终于承认了阿伊努人的原住民身份,但相关法案只停留在 “认身份” 的层面,土地归还、经济赔偿这些核心诉求一个都没解决。 现在阿伊努族的贫困率比日本平均水平高不少,文化传承也举步维艰。正是这种历史上的殖民侵占和现实中的权益缺失,让越来越多人质疑北海道归属的合法性,和琉球争议凑到一起,成了日本领土问题的 “双重麻烦”。 这场领土争议能闹得这么大,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规则以及日本对历史的态度脱不了干系。 《开罗宣言》早就明说了,日本必须归还偷来的中国领土,《波茨坦公告》更具体地划定了日本的主权范围,可日本长期以来都想模糊这些文件的约束力,一个劲强化自己的领土主张。 这次琉球和北海道争议叠加,更让国际社会看清了日本 “单一民族国家” 说法的虚假性,也让二战后托管制度没完成的义务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争议爆发后,中国一直坚守历史事实和国际法规则,在联合国多次强调琉球主权未定,批评美日私下交接的做法不合法,同时支持琉球原住民和阿伊努人自主决定命运、保护自身文化的权利。 日本则一边忙着澄清,说联合国相关报告根本没涉及主权判定,指责外界是“干涉内政”,还拿《冲绳返还协定》当依据强调自己的管辖权,一边又想用经济补贴安抚民众,对历史殖民和法理上的漏洞却避而不谈。 美国则保持着低调,没公开为日本站台,它和日本的相关协定本来就缺乏普遍法律效力,在区域战略的考量下,自然不会贸然为日本的主张背书。 虽然这次争议没让领土归属发生实质性变化,日本依然对琉球和北海道行使行政管辖,但对日本来说,国际社会对其领土管辖合法性的质疑越来越多,国内原住民的诉求和地方治理的压力也在加大,“单一民族国家” 的形象彻底崩塌。 而琉球和北海道的原住民,他们的人权困境和文化危机得到了更多国际关注,关于自身身份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但同时也面临着日本政府更强的管控。 琉球的美军基地问题、日俄北方四岛争议和这两大争议相互缠绕,影响着区域稳定。 说到底,日本领土争议的核心,就是对历史正义的漠视和对国际法理的背离。只有正视历史、回应原住民的合理诉求,才能真正化解这场困局,这也是此次争议留给国际社会的深刻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