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天注定不平静。一场覆盖全球的关税战刚刚画下句点,老牌资本家李嘉诚也在夜色中做出了惊人举动,引发全网热议。
3月4日傍晚,李嘉诚旗下企业突然宣布,计划大举抛售公司持有的港口资产,买家正是美国的金融巨头贝莱德。
这批港口遍布五大洲,涉及23个国家,数量多达43座,外加近200个位点,总价高达288亿美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内地主流媒体纷纷发声,《大公报》三篇评论毫不留情,斥责李嘉诚“损害民族利益”。
为何此事如此敏感?因为这些港口非同小可。
亚洲、大洋洲分布21座,欧洲重镇更有13座,囊括了像荷兰鹿特丹这样的超级枢纽——全欧洲每年超四成的集装箱都离不开它。
类似地,巴拿马港口早已是全球贸易的生命线,每四艘中国货船,就有一艘取道这里,大量新能源车、光伏产品乃至委内瑞拉石油,都要仰赖这条通路。
如果美方掌控,随时可能影响中国的跨洋输出。
显然,李嘉诚方面早知事件敏感,因此设计划分拆出售以避开中国的反垄断审查。
然而,4月27日中国市场监管当局正式介入,严令任何形式的交易都须先获许可,并郑重警告“规避无效,违规必追责”。
而就在5月12日这天,国际舞台传来重磅消息——中美历时数月的关税战终被画上句点,特朗普完全败下阵来。

曾经咄咄逼人的145%关税几乎全部撤销,而中国依靠自身国力坚守关键领域,没有丝毫妥协。
舆论调侃,特朗普最终沦为“史上最快认输的贸易战参与者”。
同一日,李嘉诚公司的态度急转直下,临时公告强调将严格遵循合规要求。
外界普遍解读,这位商界传奇大佬或许已发现自己押错了宝,误判了大势。
本次收购方——贝莱德与特朗普私交甚密,多年来觊觎巴拿马运河,此番李嘉诚突击低价转让股票,看似是在向美西方展示“忠诚”。
他一路以来强调“纯粹经商,无涉政治”,实际则是对西方心存幻想,希望能凭借抛售资产换取保护。
遗憾的是,这种“资本无祖国”的思维早已过时。
中国已非旧日任人宰割之国,美国也无法再肆意支配全局。
如今中国赢得贸易博弈,世界金融秩序逐渐转换,无数企业自信昂扬,国际格局也悄然生变。
李嘉诚身上的“殖民印迹”让他盲目崇拜美西方,以为贱卖资产能换来庇护。
然而事实证明,资本可以游走四方,资本家却始终背负祖国烙印。
失去本土依托,再大的帝国也会被国际暗流吞噬。
新时代注定需要站在民族大义前列的企业家,他们既要脚踏实地推动科技创新,又能与国家同呼吸共进退。

只有真正心系国家发展的企业,才能在复杂风云中安身立命,被人民和市场真正认可。
李嘉诚仍然固守着过时的世界观,把短线利益看得太重,却忽略了民族复兴的时代主旋律。
事实上,西方根本不再拥有压倒性的话语权,这一次,是他们比以往更需要中国。
未来属于那些懂得责任与大义的新企业家,也属于勇于担当内外挑战的中国力量。
(结尾可以加入微信、朋友圈转发提示,但此处省略。如有需要请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