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家公司完成“A+H”股双重上市。
11月17日,新能源材料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伟新材)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此前,该公司已于2020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
此次港股IPO,中伟新材发行价为34港元,募资总额35.44亿港元,募资净额约34.33亿港元,将用于扩大生产及供应链能力、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数字化推进等。
今日开盘,中伟新材股价与与发行价持平。截至收盘,中伟新材微跌0.12%报33.96港元,港股市值35.39亿港元,总市值353.95亿港元。A股方面,中伟股份微涨1.27%报50.22元/股,总市值523.42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港股新股市场悄然转冷。本月以来,包括中伟新材、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均胜电子在内已有4只新股首日破发,破发率增至50%。
中伟新材主要从事于以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为核心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究及开发(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及新能源金属产品。其产品主要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这些材料进一步加工制造成锂电池,最终应用于移动出行、储能、机器人、消费电子等领域。
作为锂离子电池用镍系和钴系pCAM的全球领导者,中伟新材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出货量排名第一,就2024年的镍系pCAM、钴系pCAM而言,分别占市场份额的20.3%、28.0%。就全部pCAM产品的销售价值而言,中伟新材于2024年全球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的21.8%。
从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起步,发展至今,中伟新材已建立了一套从上游新能源金属开采、冶炼和精炼至新能源材料生产再到回收的一体化运营。公司的整合供应链使其能够销售新能源金属产品(主要包括镍中间品及电解镍)以及镍萃取过程的若干副产品(如钴及铜)。按产量计,中伟新材于2024年的全球镍产品市场中排名第六,占市场份额的3.7%。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伟新材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磷系CAM。

截至今年6月底,中伟新材在中国设有四个生产基地,在印尼设有三个生产基地、在摩洛哥设有一个生产基地以及分别在印尼及韩国正规划一个生产基地。该公司亦与地方领先行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支持其全球扩张。
招股书显示,中伟新材在全球拥有优质客户群,涵盖了新能源材料、电池、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的领先企业。该公司直接向领先的正极公司供货,并作为直接供应商或间接供应商(通过向指定的正极公司提供产品)为世界知名的电池公司和顶级汽车品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于2024年,中伟新材已向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供货。
2022-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中伟新材来自中国以外直接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3.7%、41.1%、44.5%、50.6%。
报告期内,中伟新材的收入分别约303.44亿、342.73亿、402.23亿、213.23亿元;毛利分别约33.81亿、45.76亿、48.42亿、25.4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1.1%、13.4%、12.0%、11.9%;年度利润分别约15.39亿、21.00亿元、17.88亿、7.06亿元。

今年10月底,中伟新材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2.97亿元,同比增长10.39%;归母净利润11.13亿元,同比下降15.94%;扣非净利润10.24亿元,同比下降10.24%。
截至今年9月底,中伟新材母公司湖南中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1.34%;中伟集团董事长邓伟明(担任中伟新材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裁)持股3.15%,与妻子吴小歌夫妻二人共同控制公司56.34%股权;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为21.98%。
此次港股IPO,中伟新材的基石投资者为贵州新型工业化基金、宝达投资、中创新航、东圣先行、NR1SP、高毅、湖南兴湘新兴产业母基金、蓝思香港、欣旺达。
IPO后,贵州新型工业化基金持股2.13%;宝达投资持股0.61%;中创新航持股0.43%;东圣先行、NR1SP分别持股0.33%;高毅持股0.24%;湖南兴湘新兴产业母基金、蓝思香港分别持股0.22%;欣旺达持股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