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巴基斯坦部长直言中巴走廊“没用好”?背后真相和新方案更关键。9月阿赫桑·伊克巴尔

巴基斯坦部长直言中巴走廊“没用好”?背后真相和新方案更关键。9月阿赫桑·伊克巴尔表示,没有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用好,因治理不善和内耗,项目停滞带来损失与机会流失。 他没打官腔,直接讲中巴经济走廊没被用到极致,治理上有漏洞,内部还总互相牵扯,好多项目停在半路,钱亏了不说,好多好机会也错过了。   这话一出,网上有人嘀咕,是不是合作出了岔子?咱先把这话的分量拎清楚。伊克巴尔不是在私下抱怨,是在两国合作的公开场合说的,这本身就挺有意思——敢把家丑摆到台面上,说明不是要拆台,是真想解决问题。   他说的“治理不善”,有实打实的例子。就说瓜达尔港吧,2016年正式开港那会儿,不少人觉得它能成南亚的物流枢纽。可实际推进中,麻烦跟着来。   当地土地审批的流程能绕晕人,本来计划2019年完工的散货码头,硬生生拖到2021年才弄好。码头建好了更闹心,周边的公路、仓储这些配套没跟上,船来了卸了货,运不出去,时间一长,船主宁愿多绕几百海里去别的港口。   内耗的问题更头疼。巴基斯坦过去几年政局有变动,不同党派对部分项目的态度不一样。有个能源项目2018年就签了协议,新政府上台后非要重新评估,一搁就是快一年。等重新启动时,建材价格涨了不少,成本一下多了几千万美元。   伊克巴尔说的“机会流失”,就是指这种本该快马加鞭的项目,硬生生被内部折腾耽误了。   你身边有没有这种明明手里有好牌,却因为内部折腾打不好的情况?其实走廊本身的“牌面”并不差,好多成果摆在哪,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全否定。   2018年完工的萨希瓦尔火电站就是个例子。没建之前,巴基斯坦好多地方天天停电,工厂没法正常开工,老百姓夏天晚上得靠蜡烛过活。火电站一投产,直接解决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用电缺口。   当地有个纺织厂老板接受采访时说,以前一个月要停十几天电,订单都不敢接,现在全年不停电,工人三班倒都忙不过来。   更关键的是,伊克巴尔不是只提问题,他在北京的会上还拿出了“药方”——中巴经济走廊2.0版本。这个新方案是真的下了功夫,核心是“五大战略”框架,听着挺专业,说白了就是往五个方向使劲:帮巴基斯坦搞出口、建数字基础设施、重视环保、优化能源结构、让更多人享受到红利。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合作模式的变化。以前不少项目是两国政府直接对接,现在改成企业对企业合作。   今年9月4日开的中巴企业投资峰会上,近千家企业凑到一起,一下签了8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巴基斯坦还专门设了服务窗口,给中资企业办手续开绿灯,连签证都简化了。这招挺聪明,企业做事更讲效率,能少不少行政上的拉扯。   伊克巴尔还有个挺接地气的想法,要学中国的脱贫经验,从巴基斯坦各省挑一个最落后的地方,打造成走廊的示范区域。不是光建工厂修公路,还要建学校、医院,让当地老百姓真真切切尝到甜头。 他提议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合作,助力巴基斯坦青年掌握技术。如此一来,“走廊”项目后续便能更多启用当地人才,减少从外部调配人力的依赖,实现人才的本土化高效利用。   可能有人会问,这新方案能管用吗?不好说百分百,但方向对了。以前审批要层层盖章,现在有了专项窗口;以前本地人才不够,现在搞职业教育;以前只重基建,现在兼顾民生。这些改变都是冲着之前的症结去的,比空喊口号管用多了。   其实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跟两个人合伙做生意差不多。刚开始摸不清脾气,难免有摩擦。伊克巴尔敢当众说“没用好”,反倒是件好事,说明双方信任够深,不用互相提防。   中巴走廊从2013年启动到现在,已经走了十几年。早期建公路、修电站,是打基础,难免遇到磕磕绊绊。现在搞2.0版本,往工业化、民生化转,是更精细的操作。   巴基斯坦有个目标,2035年要成为万亿美元经济体。他们自己也清楚,单靠自己很难实现,中巴走廊是重要助力。现在把问题摆出来,拿出新方案,就是想把这股助力用足。   真正的合作从来不是互相吹捧,而是一起把问题摆到台面上,一起想办法解决。伊克巴尔的直言不讳,不是否定走廊的价值,而是希望它能更好。   从打基础到精装修,从中资建到本地享,中巴走廊的这些变化,恰恰说明它在往更成熟、更扎实的方向走。毕竟,好的合作不是看话说得多好听,是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老百姓过得好不好。 信息来源: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2025-9-30巴基斯坦规划、发展与特别项目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中企投资建设水电站对巴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