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在东亚海域,一支中国海军舰队悄然穿越日本最敏感的咽喉要道大隅海峡,驶向广阔的西太

在东亚海域,一支中国海军舰队悄然穿越日本最敏感的咽喉要道大隅海峡,驶向广阔的西太平洋。这不是突发事件,而是例行训练,却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抛出涉台强硬表态一周后上演。台海风云变幻,日本的“存亡危机”论调是否会点燃更大火药桶?舰影掠过海面,留下的不仅是浪花,还有地区和平的隐忧。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后不久,就在国会预算委员会上直言不讳地将台海问题与日本国家安全挂钩。她表示,如果台湾遭遇武力冲击,可能触发日本安全保障法中的集体自卫权机制,视作国家生存面临直接威胁。这番言论于2025年11月7日抛出,迅速引发国际关注。高市早苗作为自民党资深政客,长期主张强化日美同盟和修宪扩军,此次表态被视为对台海议题的公开介入,忽略了中日之间现有的军事交流渠道,比如中国海军近期邀请日本自卫队军官参观福建号航母的善意举动。日本媒体如产经新闻随即跟进,援引防卫省官员匿名评论,强调优先针对中国航母的作战准备。这种越线表述,不仅违背一个中国原则,还加剧了地区紧张氛围。高市早苗的立场反映出日本右翼势力对军力扩张的急切,却也暴露了其对邻国合法权益的漠视。

一周后的11月11日,日本防卫省突然发布消息,确认中国海军由055型驱逐舰鞍山舰、054A型护卫舰临沂舰和903A型补给舰东平湖舰组成的编队,经大隅海峡东进,进入西太平洋开展训练。这支编队总排水量超过7万吨,鞍山舰作为万吨级主力,配备先进雷达和导弹系统,具备强大区域防空和反舰能力。临沂舰则负责护航,东平湖舰确保补给续航,整个行动按计划推进,早于11月10日通过外交渠道通报,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全程保持航行透明。大隅海峡作为国际水道,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外国舰艇享有自由通行权。日本当年为便利美军进出,将领海宽度从12海里调整至3海里,如今却对类似通行大惊小怪。这已经是2025年中国海军第12次穿越该海峡,早在2017年就有相似舰艇组合记录,纯属常态化远海训练,旨在提升编队协同和补给技能。

日本方面的反应出奇激烈。高市早苗第一时间在X平台发帖,将此次训练污蔑为军力炫耀,忽略其和平意图。其他政客如岚山正爷公开呼吁自卫队进入战备状态,喊出拿起武器准备战斗的口号。日本防卫省出动3艘驱逐舰和2架P-3C反潜机近距离跟踪监视,投放声纳浮标,持续伴随数小时。这种过度监控与舆论炒作,本质上是心虚与政治算计的混合。日本近年来军费连续增长,2023年已突破GDP的2%,创战后新高,一门心思推动修宪扩军,却对自身与美军的“利剑”联合军演视而不见。那次演习涉及4.5万人、40艘舰艇和370架飞机,在日本周边水域大搞反舰战术,怎么没被贴上威胁标签?双重标准显而易见,日本借“中国威胁”论为扩军找借口,同时试图绑架美日同盟,避免华盛顿在台海问题上立场后撤。

中国海军的此次行动,体现了大国海军的责任担当。远海训练是维护地区稳定的必要手段,科目聚焦远洋补给和编队协同,这些基础技能符合国际法规范。日本防卫省内部评估也承认其合法性,却在对外宣传中放大监视细节。国际社会对此有清醒认识,美国智库近期建议支持渐进式两岸对话,日本的激进姿态反倒显得不合时宜。日本国内并非铁板一块,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对高市早苗的言论表示惊讶,认为其危险性高。《朝日新闻》社论批评这种表述轻率,可能消耗中日互信。毕竟,中日作为邻国,经济联系紧密,过度军事化只会自食苦果。日本的领海政策本是为盟友开绿灯,如今自家后院被“入侵”的叫嚷,暴露了战略自信的缺失。

日本对台海问题的介入由来已久,但高市早苗的表态标志着新高度的越线。2025年10月底日美“利剑”演习刚结束,就接棒国会质询,这种节奏感十足的动作,旨在制造议题热度,为国内军费预算辩护。中国海军选择大隅海峡路径,不仅地理上合理,还传递出清晰信号:合法权益不容侵犯。编队穿越后,继续在西太平洋展开训练,未有任何挑衅举动。日本自卫队的跟踪虽密集,却未越界拦截,显示出克制底线。外交层面,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于11月14日约见日本外务次官船越健裕,递交正式照会,逐条列举日方不当之处。东京回应敦促冷静,北京重申航行自由原则。这种沟通渠道的运转,避免了误判升级,却也凸显互信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