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环天智慧:以商业航天硬核赋能 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殷雨(图片由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当前,中国商业航天迎来规模化爆发期,四川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助力四川打造商业航天创新高地?

前不久,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天智慧)举行“环天星座”卫星出征仪式,其主导研发的新一批高性能雷达卫星即将奔赴太空,进一步扩大星座组网的规模,即将成为西南地区首家拥有“光学+雷达”卫星综合能力的国有控股企业。

依托航天遥感,环天智慧不断拓展发展边界。面向“十五五”,这家年轻的企业,正以“环天星座”组网攻坚、“光学+雷达”协同观测突破、“星瞰河山·视界”平台升级为抓手,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为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星座组网蹄疾步稳构建全域感知网络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航天遥感作为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环天星座”作为西南地区首个自主可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其分阶段建设规划稳步落地,已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组网成势”的跨越式发展。

2022年,环天智慧分两次成功发射10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完成“环天星座”第一阶段一期组网

任务,让眉山的商业遥感卫星数量跃居西南第一。如今,“环天星座”每日发回TB级影像数据,累计覆盖面积超5.5亿平方公里,为全国提供1500多次精准服务,在国土监测、城市体验、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了显著作用。

按照最新组网规划,“环天星座”的建设分三阶段稳步推进:第一阶段将实现20颗卫星在轨,涵盖高分辨率光学、高光谱及SAR卫星,形成多轨道、多谱段、多类型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光SAR结合重访周期为4.9小时;第二阶段扩容至44颗卫星在轨,实现全球任意点45分钟以内重访,构建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的数据获取体系,可提供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第三阶段完成86颗卫星组网,具备全球每两天覆盖1次的能力,搭载星载AI分析与星地计算功能,打造智能感知的“太空神经网络”。

举行“环天星座”卫星出征仪式,是一阶段二期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期规划发射6颗SAR卫星与4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将进一步完善“环天星座”功能布局。

雷达卫星再添新翼协同观测突破极限

即将发射的“东坡之眼号”“锦江星元号”等商业X频段相控阵雷达成像卫星,实现三大关键技术突破,将与现有光学卫星形成协同互补。

在西南地区,许多地方全年超过200天被云雾覆盖,光学卫星难以作业。雷达卫星则突破“天时极限”,无需依赖太阳光照明,可在夜间、多云、雾霾、暴雨等复杂天气条件下持续工作,如同“太空夜视仪”穿透环境阻隔,具备了全天时、全天候的可靠成像能力。

雷达卫星成像精度达到“亚米级”标准(即测量精度可以精确到分米、厘米甚至是毫米),分辨率优于1米,能清晰分辨小型车辆、桥梁裂缝等细微特征。同时,突破“工作模式极限”,拥有条带、扫描、聚束等多样工作模式,搭载新型星载AI系统可实现海陆目标快速检测与识别。

“光学卫星好比高清照相机,雷达卫星则是‘全天候哨兵’。”环天智慧相关负责人表示,两者协同后,“环天星座”将迈入多维度感知时代。比如,在应急救援中,可第一时间穿透云层获取地面实况;在城市体检管理中,能动态追踪建设进度与基础设施健康状况;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可精准捕捉毫米级地表形变,为山体滑坡、洪水等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大幅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度与响应效率。

平台升级赋能百业激活数字经济潜能

与星座建设同步推进的“星瞰河山·视界”卫星应用平台,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从静态描述到动态预测”的跨越,成为数字经济的“智能时空数据引擎”。该平台由环天智慧全面自主研发,以“卫星+AI算力”双驱动,形成从“数据获取到智能分析到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

该平台核心能力集成了40多种核心时空数据算法,既有判别式解译算法,从地表信息的快速自动提取到地面覆盖物的智能分析再到地物变迁的动态追踪;也有生成式算法,从二维超分重建到城市三维实景还原。同时,可基于用户需求自动构建工作流,进行数据选择、算法分析与解译、算法后处理及修正,后期自动化生成分析报告。

在农业农村领域,该平台可以支撑高标准农田精准布局与管护;在城市治理方面,可用于构建全要素实时监测的数字“底座”;在低空经济赛道,可以搭建高频次更新的三维支撑体系;在生态环保领域,该平台可为自然资源监管与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全方位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环天智慧将精准聚焦商业航天发展导向,努力成为国家航天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环天智慧将积极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在眉山形成从卫星研发制造、发射服务到数据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把航天数据转化为可直接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产品,推动空间信息服务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有效拓展商业航天下游应用场景,助推数字四川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