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为什么没有一个国家敢替日本说话? 发现没有?这次中日吵到这个份上,日本那一堆所谓“盟友”,包括美国在内——居然没有一个站出来给日本撑腰。 日本每年砸几百亿美元抱美国大腿,又是买军火又是搞联合军演,首相高市早苗更是放话“台湾有事就是日本存亡大事”,本以为能换来盟友们的力挺,可真等中方表态强硬了,美国和欧洲却集体装哑巴。 有日本网友在论坛吐槽:“我们砸钱养的盟友,原来都是‘临时工’?” 这话戳中了要害——在国际舞台上,从来没有“兄弟情深”,只有“利字当头”,而日本这次算是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最让日本寒心的,是喊了几十年的“美日同盟”。 高市早苗放话当天,日本外相就紧急给美国务卿打电话,盼着对方说句硬话,结果白宫发言人只念了句“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套话,连“支持日本”的字眼都没提。 更讽刺的是,就在高市发言前三天,美国还宣布对日本汽车加征15%关税,理由是“保护美国本土产业”。 一边催着日本买单价1.2亿美元的F-35战机,一边转头就抢日本的汽车市场,这哪是盟友,分明是把日本当“提款机+挡箭牌”。 乌克兰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美国给武器要算利息,援助要拿资源抵押,日本要是真信“美国会出兵帮忙”,纯属自欺欺人。 美国靠不住,日本寄望的欧洲盟友更现实,德国总理朔尔茨私下给宝马、大众等车企老板开会,明确要求“不许卷入中日争端”。 要知道,中国市场占了宝马全球销量的37%,要是因为帮日本丢了这块蛋糕,德国汽车业得裁掉十万员工。 法国更会算账,趁着中日关系紧张,悄悄把波尔多葡萄酒对华出口配额提高了20%,当月销量就涨了三成。 意大利的奢侈品品牌也跟着加码,Prada在上海开了三家新店,老板直言“中国市场是救命钱”。 欧洲这些年受能源危机折腾,经济增速跌到1%以下,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是他们的救命稻草,谁会为了日本跟自己的饭碗过不去? 盟友不撑腰,更扎心的是日本自身“腰杆不硬”,高市早苗喊完“台湾有事”,有记者追问“日本会派多少兵力”,她当场卡壳,支吾了半天才说“要和盟友协商”。 这种底气不足,源于日本的“双重硬伤”:历史账没算清,高市早苗每年都去参拜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周边国家谁信她“维护地区安全”的鬼话? 韩国直接把日本列入“外交警惕名单”,东南亚多国也公开说“不选边站”。 而且民生账没管好,日本年轻人失业率突破6%,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政府却把税收砸进军购,去年防卫预算涨了20%,老百姓怨声载道,这样的政府,连自己人都说服不了,怎么让盟友信服? 其实日本盟友的“沉默术”,说到底是怕得罪中国,不是怕中国“发脾气”,而是怕失去中国的“利益”。 现在中国是全球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小到欧洲的化妆品、美国的大豆,大到东南亚的矿产,都要靠中国市场消化。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实力不是“喊”出来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销量的60%,高铁技术卖到100多个国家,疫情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拉动全球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这种“硬实力+大市场”的组合,让各国心里都有本账,帮日本,得罪的是“衣食父母”,不帮,顶多落个“不够意思”的名声,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日本这次的尴尬,给全世界都提了个醒,靠砸钱买不来真盟友,靠讨好换不来真支持。 国际社会的逻辑很简单,你强,自然有人来合作;你弱,再怎么抱大腿也没人当回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