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25亚太领军智慧城市奖”发布,武汉与新加坡、上海等8个亚太城市荣获这一奖项。该评选由国家信息中心与亚洲数据集团共同发起,是亚太智慧城市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典,旨在表彰标杆城市与优秀企业,分享可借鉴的发展经验。
作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实践者,武汉近年来以数智赋能为核心,在数字底座建设、数据要素释放、场景应用创新等方面多点突破:2024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位居中部榜首,数字城市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九,智慧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前三。
■数字底座筑基城市治理
“一网统管”日均精准处置超1300件
“以前办企业相关手续要跑多个部门,现在通过‘一站直通’平台,不出门就能办成事。”谈及政务服务的变化,武汉一科技企业负责人李女士感慨不已。“一站直通”平台已对接市、区170余个部门,覆盖全市约2.7万家企业,发布3964条政策及指南,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市场主体。
在城市治理“神经中枢”建设上,武汉更是下足功夫。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依托城市大模型,日均识别道路积水、交通拥堵等城市运行事件超1300件,准确率达85%。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覆盖全市16个区,累计研判突发事件2.8万余件,预警下派近4000件,推动城市治理从“事后应急”向“事先预判”转变。
2025年以来,“交通巡查”整合三环线主干道监控与互联网数据,支撑处置38万个交通问题,应对重点区域拥堵;“智慧水务”通过1200多套感知设备,预警448个城市渍水点位,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市容治理”在中心城区划分186个网格、部署186台无人机,协助处理300余起环卫事件。
■数据算力驱动产业升级
“汉融通”平台融资金额突破1200亿元
“我们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被‘汉融通’平台彻底解决了。”武汉餐饮企业经营者王先生说。作为武汉创新推出的金融普惠服务平台,“汉融通”已吸引37万户市场主体入驻,帮助5万余户企业获得融资,累计服务融资金额达1204亿元,让数据成为中小企业的“信用通行证”。
在算力支撑方面,华中地区首个城市级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武汉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1家算力服务商、400余项算力产品,整合通算资源165万核、超算资源86P、智算资源7909P,让算力成本平均下降30%,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算力引擎”。
围绕“数据、算力、模型”,武汉培育城市发展的数据新动能,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重点推动卫生健康、普惠金融、交通物流、教育服务等4个领域的授权运营,首批发布90个应用场景,预计2026年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智慧场景点亮幸福生活
“安养链”服务惠及市民超百万人次
从养老服务到安居保障,从智能交通到智慧医疗,武汉的“智慧+”应用正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安养链”平台整合政策找人、养老机构、居家服务等六大功能,累计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超百万人次;“安居链”平台上链供应商超1000家,完成7000多套房屋网签交易,让住房交易更透明高效。
目前,武汉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已挂接各类数据资源目录1.8万余个,初步形成试点单位数据资源“一本账”;“汉数通”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已与全国18个试点城市完成互联互通测试,可以访问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数据资源149项,测试数据产品254项。
在技术创新应用上,武汉同样频现“高光时刻”: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实现视频通话信号量子加密传输、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入选全国试点、成功发射武汉一号卫星、华中首个鸿蒙生态创新中心落地运营……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市民生活更便捷,更推动武汉在国际地理信息AI标准等领域实现突破。
面向未来,武汉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围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国数据要素枢纽城市、数字经济一线城市,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贡献更多“武汉智慧”。(长江日报记者商佩通讯员王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