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为什么没有一个国家敢替日本说话?你发现没有?这次中日吵到这个份上,日本那一堆所谓盟友,包括美国在内——居然没有一个站出来给日本撑腰。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接连挑衅:将台海划入集体自卫权范畴,拟修改无核三原则允许美军核舰艇停靠,中方强势反制后,她却关闭对话窗口。可以往跳得最欢的美国和欧洲,这次集体装聋作哑。 美国的算盘再精不过。中美2025年前三季度贸易额仍高达4258亿美元,双边合作的刚性需求让华盛顿不敢轻举妄动。它乐于让日本当棋子消耗对手,但要为日本的冒险亲自下场,得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笔买卖绝不划算。 欧洲更是现实到骨子里。2025年前10月中欧贸易额达5600亿美元,德国汽车对华出口占比近四分之一,法国红酒对华销售额增长22%。中国还是稀土等关键资源的主要供给方,2000多份欧洲企业的出口申请正等着中方审批,谁愿砸自己饭碗? 更关键的是日本自己把路走绝了。2025年11月其内阁支持率跌至38%,国内民众抗议修改无核三原则,多地爆发游行。联合国涉台议题投票中,仅7国支持它,较2023年少了9国,国际社会对其军事扩张早已警惕。 东盟10国的态度更能说明问题,11月联合声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明确拒绝卷入争端。毕竟RCEP全面生效后,中国与区域国家的贸易红利持续释放,没人愿为日本牺牲自身利益。 中方的反制也精准命中要害。11月14日中方发布出行提醒后,国航、南航等航司集体推出日本航线免费退改,导致日本旅游业预订量暴跌62%,航空业直接损失超8亿美元,这就是实力的威慑。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理亏在先没人敢帮;也有人认为核心是中国实力够强,各国不得不掂量后果。两种说法都戳中了本质:国际社会从来都是利益优先。 在我看来,日本盟友的沉默不是偶然,而是实力对比和利益权衡的必然结果。未来高市早苗大概率会收敛挑衅姿态,但若不放弃错误言行,只会进一步孤立自己。美国和欧洲仍会坐观其变,绝不会为日本火中取栗。 这场风波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最真实的国际规则:实力才是唯一的硬通货,尊重他国核心利益、坚守底线,才能赢得真正的伙伴;反之,只会沦为孤家寡人。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