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老年人要了解!“多吃多动”就一定好吗?医生:50岁后,管理饮食应考虑这4建议

中老年人要了解!“多吃多动”就一定好吗?医生:50岁后,管理饮食应考虑这4建议 有些中年人一退休,整个人像脱缰了似的,吃得比谁都香,跑得比谁都勤,早上公园快走一万步,下午又扎进健身房。 有时候一顿饭恨不得三碗米饭加一盘大鱼,还说自己现在得多补补。可有经验的医生一看就摇头,这种“多吃多动”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年过五十之后,身体的底子和年轻时候不一样,不能再用老办法来对待。 年纪一上来,基础代谢率就是肉眼可见地在往下掉。有研究数据指出,50岁以后,人体的基础代谢每十年下降大约百分之三到五。 意思就是说,哪怕每天吃的一样多,也更容易堆积脂肪。尤其是那些喜欢吃油腻、高糖、高盐的菜,血脂一高,肝脏和胰腺的负担就跟着上去了。 好些人肚子鼓了,血糖血压也跟着蹭蹭往上涨。很多人不信,说自己胃口好是福气,但现代医学里这类叫“代谢综合征”,严重时还和心血管病、糖尿病脱不开关系。 有时候吃的不是太多,而是吃得不对。有些人五十多岁,还天天宵夜吃得欢,重口味一口接一口,这种吃法特别容易破坏昼夜节律,影响胰岛素分泌。 长期下去胰岛素抵抗一形成,糖尿病的风险就跟着来了。还有些人特别相信所谓“养生”偏方,大量摄入所谓保健品类食品,比如喝骨头汤补钙,殊不知汤里钠含量爆表,对血压极不友好。 运动这件事,看着积极,其实也得讲究方法。有些人一天走两万步,满头大汗还觉得自己特健康,但忘了膝盖这个年纪早就不比从前,软骨早有磨损。 过度负重运动不仅不能强身健体,反而更容易导致关节炎或者滑膜炎。合适的运动是根据心肺功能和骨骼状态去定的,像快走、游泳、太极这类对关节压力小的运动更适合。医学上叫“有氧低冲击运动”,是公认对中老年群体最安全的方式。 饮食结构其实也得跟着年龄走。有资料显示,中国人50岁以后营养摄入普遍出现结构性偏差,蛋白质摄入不足、膳食纤维摄入过低的问题比较普遍。 有些人天天吃面条喝稀饭,觉得这样清淡就健康,但长时间缺乏优质蛋白,肌肉量减少,基础代谢更低,结果反而让脂肪更容易堆积。豆制品、鸡蛋、鱼虾,这些都是不错的蛋白来源,而且吸收率高。 这些事听起来挺琐碎,但串在一起其实有很清楚的脉络:五十岁以后,身体进入“减法期”,过分追求“多吃多动”反而是把身体往反方向拉。 每个人都想活得更久、更自在,那就得开始学会有选择地吃,有节制地动,而不是靠老经验硬撑。年纪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能不能根据身体状态做出调整。理解身体,听它怎么说,是这个年纪最该学的事。健康这事儿,从来不靠拼命,而靠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