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河南邓州,胡女士和二婚带娃的李先生再婚,婚后没几年,两人感情破裂离婚,可李先生的

河南邓州,胡女士和二婚带娃的李先生再婚,婚后没几年,两人感情破裂离婚,可李先生的女儿却不愿意跟亲生父亲,反而要求跟着胡女士这个继母一起生活,那么,法院会怎么判呢? 河南邓州法院的调解室里,一场抚养权纠纷的焦点格外特殊,争夺14岁女孩李甲抚养权的,是她的亲生父亲李先生和继母胡女士。   当调解结果宣布李甲由胡女士抚养时,所有的人都很意外,亲爹竟然争不过后妈,这背后的原因,是八年的时光,早已把没有血缘的继母,变成了孩子最亲的依靠。   2017年,李先生带着刚上小学的李甲生活,彼时他刚结束第一段婚姻,靠跑长途运输维持生计,孩子的日常照料总显得力不从心。   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同样有过婚姻经历的胡女士。   初次见面时,胡女士注意到李甲的衣服袖口磨破了边,第二天就悄悄买了新的送到家里,这个细节让李先生动了心。   2018年两人登记结婚,胡女士正式走进了李甲的生活。   胡女士没把“后妈”的身份当负担,李甲刚到新家时不爱说话,胡女士就每天晚上给她读绘本。   知道孩子喜欢吃番茄炒蛋,哪怕自己累了一天,也会准时做好端上桌。   有一年冬天,李甲半夜突发急性肠胃炎,李先生在外地跑车联系不上,胡女士背着孩子往医院赶,路上积雪打滑,她摔了一跤还紧紧护着背上的孩子,到医院时膝盖已经肿得老高。     2020年,胡女士生下了小女儿,家里添了新成员,她对李甲的关心却没减少。   给小女儿买衣服时,总会给李甲也挑一件,辅导作业时,会先帮李甲理清思路,再去哄小女儿睡觉。   李甲也渐渐打开心扉,放学回家会主动跟胡女士讲学校的趣事,有了委屈也愿意跟她倾诉,自然而然地喊出了“妈妈”。   街坊邻居常看到姐妹俩手拉手在小区里玩,胡女士跟在后面叮嘱她们注意安全,画面温馨得像亲生母女。   可惜这份家庭温暖没能维系太久,李先生跑车回来后总以疲惫为由,很少参与家务和孩子的教育,胡女士跟他沟通,他总说“挣钱养家就够了”。   两人的争吵越来越频繁,从柴米油盐的琐事到教育理念的分歧,家里的气氛渐渐变得紧张。   2021年,胡女士第一次向法院起诉离婚,法官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建议两人再尝试修复关系,离婚申请没能获批。   2024年,胡女士再次起诉离婚,这次双方很快达成协议,两个孩子都由胡女士抚养,婚后购买的房子也归她所有。   可离婚后没多久,李先生多次上门求和,承诺会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两人办理了复婚手续。   但好景不长,李先生的承诺没能兑现,依旧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顾,甚至因为胡女士给李甲报书法班而大发雷霆。   胡女士彻底看清现实,再次提出离婚,而这次,李先生却坚决不同意把李甲的抚养权交给胡女士。   法院受理案件后,对双方的抚养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胡女士提交从2018年到2024年的孩子的学费单、医疗费票据等缴费记录,上面的签字全是她的名字。   学校老师出具的证明中提到,八年来李甲的家长会全由胡女士参加,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变化她都了如指掌。   反观李先生,除了能证明自己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拿不出任何能证明自己尽到抚养责任的证据,就连李甲对芒果过敏这样的基本情况,他都一点也不知道。   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对年满八周岁的孩子的意愿会重点考量。   法官单独与李甲沟通时,孩子条理清晰地表达了想跟胡女士和妹妹一起生活的想法,她说自己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跟胡女士在一起觉得很踏实。   结合调查结果和孩子的意愿,法院最终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胡女士与李先生离婚,李甲和小女儿均由胡女士抚养,李先生每月支付抚养费,可以探望孩子。   这份判决看似打破了“血缘至上”的传统观念,实则严格遵循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原则。   对李甲而言,八年的悉心照料早已让胡女士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亲人,而法院的判决,正是对这份跨越血缘的养育之情的最好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