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果不其然。 日本政坛人物高市早苗突然宣布了强硬立场。 她最近在公开采访中

果不其然。 日本政坛人物高市早苗突然宣布了强硬立场。 她最近在公开采访中把台海风险与日本安全联系在一起,强调提升防务投入,话音不轻,马上被多家媒体转引。我就一句话:对这种加码的声音要警惕,态度要稳,重点放在真实能力和准备。 看数字更直观。日本2024年度防务预算约7.95万亿日元,连续上调,装备项目同步扩展。我们这边,海空装备换装加速,任务强度常态化。这就提醒我们,别被话语带跑,盯住投入与产出的实际变化。 具体到远程打击,日本已决定采购巡航导弹,按公开信息在2025年前后开始接收,同时推进国产延程导弹。我们则是火箭军远程打击体系已形成,东部方向常态化训练、演练科目逐步细化。对方在加码,我们更要把手里现成的工具用到位。 海上平台方面,日本“出云”号完成部分改装,2021—2023间进行了F-35B起降测试,Aegis驱逐舰在役8艘。我们055、052D批量服役,远海训练成为惯例,编队协同不断磨合。海上相遇概率在上升,距离与频次要管控好。 空中力量,日方继续引进F-35A/B并升级F-15J,形成多层组合。我们歼-20持续列装,预警、加油、电子支援配套跟进,空域处置能力更稳。压力在增,不靠口号,靠有序值班和快速反应。 演训节奏也有明白账。2022年、2023年台海方向多次大规模演训,海空多轴推进;日本同步强化西南方向的驻防与设施建设。两边都在加压,我们要确保指挥链、信息链顺畅,避免忙乱。 风险控制的机制要用起来。2023年中日防务部门启用海空联络热线,目的就是避免误判与擦碰升级。如果避险工具不用,摩擦更容易发散。边练兵,边把沟通通道保持可用,这是基本常识。 还有个被频繁提到的点需要厘清。联合国宪章里曾有“敌国条款”的历史表述,但多方研究与权威机构长期认为已无实际效力,不能作为现实依据。把过期文本当现实工具,只会让判断走偏。 日本的人口与工业结构限制摆在那,装备扩充需要时间与维护成本;我们也有自己的挑战,比如远海保障链条还在完善。彼此都有约束,关键是节奏稳、执行细。 台海话题被不断拉高音量,但地区生产与航运每天都在运转,任何外部动作都会影响航线与供应链。把外部环境稳住,实打实的收益更直接。 归根到底,强硬表态不等于能力的即时跃迁,预算与编制要落地才算数。我们则把训练、后勤、补给一项项抠细,靠体系化准备来掌握主动。 这是一场长期的力量对比,更看耐力和执行。路径清晰:守住红线,稳住节奏,减少误判。 把实力摆在台面上,让对方看得见;同时把沟通渠道保持畅通,防止误读。冷静、克制、准备充分,才是最可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