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1月17日晚,法广新闻报道了一则引发热议的言论交锋事件。赖清德针对韩国瑜的发言

11月17日晚,法广新闻报道了一则引发热议的言论交锋事件。赖清德针对韩国瑜的发言作出回应,声称“不要替侵略者找借口”,还将大陆称为“敌对势力”。 这番话一出口,瞬间点燃了两岸舆论场,台海局势的敏感神经再次被牵动。赖清德借“回应”之名,实则借机炒作,借题发挥,不仅暴露了他固有的“台独”立场,还再次将台湾民众推向认知混乱的边缘。 赖清德口中的“敌对势力”,其实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他的话语体系里。只不过这回,他把这种表述包装成对韩国瑜的“回击”,试图营造一种“正义反击”的氛围。 但问题是,这种言辞一再强化“敌我对立”的思维,恰恰正中了分裂势力的下怀。两岸本属一家,这是历史事实、法理基础,也是国际主流共识。 赖清德却硬生生要把这种血脉相连、唇齿相依的关系,扭曲成“侵略与反抗”的戏码,实在是颠倒黑白,毫无底线。 放眼当下,世界并不太平。从俄乌冲突到中东局势,再到亚太地缘竞争,强权政治、阵营对抗已经给不少地区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本就该更加谨慎,避免成为任何外部势力的棋子。然而赖清德却总是一再充当美西方势力的“带路党”,逢中必反,逢陆必怼。 说到底,他并不是真正忧虑台湾安全,而是把台海局势当成自己政治舞台上的表演工具。更可怕的是,他这种说法很容易让岛内民众产生误判。 误以为大陆所谓的“复合式攻击”是对台湾的“侵略”,从而进一步加剧民间对立,切断和平沟通的可能。这不仅是对两岸和平稳定的破坏,更是对台湾前途命运的极度不负责任。 各种历史教训早已证明,绑架民意、操弄舆论、制造敌意,只会让一个地区陷入更加孤立和危险的处境。 我们可以看到,他所谓的“回应韩国瑜”其实根本不是针对韩国瑜的具体言论,而是借题发挥,利用一个热点人物做引子,转而为自己的政治立场背书。 这种套路并不新鲜,岛内不少“台独”政客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搞“内政转移”,掩盖自身施政无能的现实,把注意力从经济、民生等核心问题上移开。 而且,赖清德的言辞还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不断通过“安全威胁”来强化与美日等外部势力的合作。他嘴上说得义正词严,实际上却是典型的“引狼入室”。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任何借助外部力量来谋“独”的行为,终将遭到历史的反噬。大陆方面多次强调愿意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也绝不会容忍分裂国家的行为。 赖清德一边高喊“保卫台湾”,一边却在国际舞台上四处乞援,试图把台湾推上对抗大陆的前线,实质上是把整个台湾社会捆绑在政治碰瓷的战车上。 从操作手法上来看,这类言辞的背后,其实是精心策划的宣传策略,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表达真实立场,而是为了塑造“大陆威胁”的氛围,为选举造势,为政治议程铺路。 但这种操弄一旦被识破,最终受害的还是台湾普通百姓。毕竟,谁都不希望生活在一个长期充满敌意、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环境中。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瑜所提出的观点,其实反映出岛内一部分理性声音的担忧。对大陆采取极端对立的态度,不仅无助于缓解紧张,反而容易断送和平对话的可能性。 赖清德却将这些声音打上“替侵略者说话”的标签,显然是拒绝一切不同意见的表现。这样一来,民众很难在多元理性的信息中做出判断,只能被迫接受单一的“安全叙事”。 说到底,赖清德这种操作不是在“守护台湾”,而是在消耗台湾。他把两岸关系搞得越紧张,岛内安全感就越低,民众就越依赖美国“保护伞”。 而他本人也就越能借“安全牌”继续掌握政治资源。这种循环看似精明实则危险。历史上的许多地区曾因过度依赖外部势力而陷入动荡甚至失控,台湾如今正在走向同样的岔路口。 而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推动统一的立场从未改变。赖清德所谓的“复合式攻击”不过是他对大陆维权行动的恶意解读。 从经济、外交到军事,大陆的一系列举措都符合国家主权的维护逻辑,而不是他口中的“侵略”。台湾如果一味敌视,只会错失和平发展的良机。 赖清德可以继续演,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清这个剧本。那些真正关心台湾未来的人,早已意识到,和平不是靠喊口号喊来的,更不能靠制造敌人赢得。 面对大陆,最需要的不是挑衅和对抗,而是理性和沟通。否则,终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评论列表

kkk
kkk 5
2025-11-18 14:44
赖清德必须枪毙。
2781
2781 4
2025-11-18 13:41
数典忘祖的东西,你的根,你的祖先还在大陆。
摇了一夜床
摇了一夜床 3
2025-11-18 12:58
挺好的
钢枪
钢枪 1
2025-11-18 19:00
有一个没想:测试一下压力,把赖皮定点清除了,看看美、日和民进党有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