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日美军突然宣布撤离“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这个节骨眼上撤离一直赖在岩国基地的中导系统是把小日子架在火上烤啊,狠狠地背刺。 11月17日当最后一批“堤丰”中程导弹发射装置离开日本山口县岩国市,一场搅动各方的风波才算暂时画上了句号,从登陆到撤离,虽然停留不久,却把地方的焦虑、盟友的算盘和地区大国的博弈都照得一清二楚。 这事的第一个震中,就在岩国市当地,这里本就是美海军陆战队的主要驻扎地之一,居民们对飞机噪音和复杂的社区关系早已习惯,但“堤丰”一来,性质全变了,这东西的打击范围远达2500公里,居民们心里门儿清:家门口突然变成了潜在的冲突最前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让大家不安的是,日本防卫省当初承诺,这只是9月军事演习的一部分,训练一结束,最多一周就撤走,结果说好的期限过了快两个月,那些发射装置还赖着不走,这一下点燃了民众的担忧,谁都怕这“临时训练”最后变成“永久存在”,开了一个糟糕的头。 隔壁的广岛县和山口县市民团体坐不住了,作为一个被核武器伤害过的国家,民众对任何军事扩张都有着天然的警惕,他们在11月10日递交了正式申请,核心诉求就一个:赶紧催美军把东西弄走!这背后不仅是对生活品质的担忧,更是对和平历史的一种坚守,不能拿本地人的安全开玩笑。 对美国来说,这次部署就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战略试探”,他们想看看,自己快速部署中程火力的能力如何,日本这个“军事跳板”的承受力有多大,顺便也探一探周边国家的反应到底有多激烈。 而对日本政府而言,抱紧美国大腿,引进先进武器,能在同盟框架里增加点安全话语权;可另一方面,真要是擦枪走火,日本就可能被彻底卷进去,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这种既想依赖又怕被拖下水的矛盾心态,贯穿始终。 所以最后的撤离,既是日本政府在内部压力下的妥协,也算是美国为了缓和局面,给未来的军事部署留点余地,所做出的策略性退让。 再把视野放大到整个亚太地区,自退出《中导条约》后,美国就急着在亚太构建一个陆基中导网络,用来威慑对手,而“堤丰”正是这盘大棋里的关键棋子。 但这种直接把导弹架在别人家门口的做法,无疑触碰了地区安全红线,中国和俄罗斯都对此表示了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打着联合军演的幌子搞军备扩张,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来自大国的严正警告,让美日不敢轻易越过底线。 所以这次撤离并不代表军事扩张的终结,美军那边放话“需要时可以重返”,日本近些年也在不断强化西南诸岛的军事力量,导弹的影子虽然暂时从岩国散去,但地区安全格局的脆弱性却暴露无遗。 真正的安全感,靠的不是部署了多少先进武器,而是大家能不能坐下来好好谈,否则今天一个“堤丰”走了,谁能保证明天不会有另一个“堤丰”,以更隐蔽的方式卷土重来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