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存款搬家"现象强势回归,央行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减少1.34万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步增加1.85万亿元,形成鲜明"跷跷板效应",居民存款增速降至9.69%。 此轮资金迁徙源于多重共振:1年期定存利率仅0.95%、5年期1.3%的低息环境,叠加2022-2023年高息存款即将集中到期,"比价效应"推动资金外流;A股活跃、理财规模突破33万亿元的赚钱效应,成为核心吸引力;再加上国庆、"双十一"消费及季度初理财扩容的季节性因素。 资金主要流向三大领域:60%涌入资本市场,30%配置银行理财("固收+"产品受青睐),10%流向消费与实体。这一变化既是居民财富管理意识觉醒的体现,也推动金融生态变革——直接融资比重提升,资金从"静态储蓄"转为"动态投资",但也给中小银行带来流动性压力。 央行通过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稳定资金面。专家预测,此轮趋势将持续至2026年一季度,长期推动金融体系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转型。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是资产配置升级的契机,但需理性评估风险,避免盲目追高,同时保留应急资金,在多元配置中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