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这位老板前几天说了个大实话:"资本已经不炒电车了,因为它们已经赚钱走了。" 这话像记耳光,抽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脸上。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欧拉新车预售会上的一句话,直接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遮羞布,让不少还在狂欢中的车企猝不及防。 这话听着扎心,却句句都是大实话。 回想2020到2023年那阵子,新能源圈简直疯了,不管有没有造车技术、有没有量产能力,只要拿出一份光鲜的PPT,就能拉来上亿投资。 做地产的、搞手机的、甚至没碰过汽车的跨界玩家,都扎堆涌入这个赛道,新车发布会开得比演唱会还热闹。 可这股热潮背后,没几个是真心想造好车的,大多是盯着政策红利和资本套现的机会。 资本有多疯狂,现在的行业就有多狼狈,有数据显示,一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负债从2020年的1366亿,飙到2025年4月的近7000亿,负债都快是净资产的6倍了。 更离谱的是,不少造车新势力每卖出一辆车就亏10万,完全是 “赔本赚吆喝”,而那些早期入场的资本,早就借着股价暴涨套现离场,留下这些车企独自扛下所有压力,有的甚至被资本反向绑架,为了维持市值不得不硬撑。 魏建军更戳心的还在后头:“总靠财政支持就是啃老!” 国家早年给补贴、给牌照,是想帮新能源行业 “扶上马送一程”,可没谁能一直当 “奶爸”。 现在有些车企没了补贴就活不下去,既没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也没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完全是在靠借贷和政策输血续命。 魏建军直言,要是未来十年还建不成商业闭环,这个产业就真的危险了。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一些早就停工停产的 “僵尸车企”,2025 年居然悄悄 “还魂” 了,原来都是地产、基建领域的热钱没地方去,又盯上了新能源这个大资金池,说白了就是冲着稀缺的造车资质来的,根本不管产业死活,只想再捞一笔快钱。 就连魏建军自己,日子也不好过,2025 年上半年长城汽车营收刚微涨,净利润就跌了10.21%,但他一直坚持 “敬畏资本不被裹挟” 的原则,不搞过度营销,沉下心做技术,自主研发的智能电混四驱系统还拿了行业最高奖项。 这和那些为了讨好资本,一年换三个CEO、战略朝令夕改的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现在行业数据看着挺光鲜,2025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次超过总销量的一半,达到 51.6%,可光鲜背后,是多数企业的盈利难题。 魏建军甚至警告,汽车产业里的 “恒大” 已经存在,只是还没爆而已,那些高杠杆扩张、只追市值不赚利润的企业,迟早要出问题。 放眼全球,欧美国家早就不玩简单的补贴游戏了,美国用税收抵免绑定本土供应链,欧洲靠碳关税推动电池回收,人家拼的是完整的产业生态,而我们的不少车企,还在依赖政策和资本,没学会自己造血。 魏建军的话虽然狠,却是给行业敲了记警钟。 资本退潮、泡沫破裂后,新能源汽车行业终于要从 “资本游戏” 回归商业本质。 那些只想赚快钱、没核心技术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而真正沉下心造好车、练内功的,才能在接下来的硬仗中活下来。 买车的人要的是靠谱的代步工具,不是资本炒作的玩具,行业终究要靠实力说话。 对此你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