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吴三桂手下不是没有能人,谋士刘玄初告诉吴三桂,不要杀永历帝,吴三桂不听,跑到缅甸

吴三桂手下不是没有能人,谋士刘玄初告诉吴三桂,不要杀永历帝,吴三桂不听,跑到缅甸把永历帝杀了。刘玄初又告诉吴三桂,不要主动要求撤藩,康熙同意怎么办?吴三桂不听,康熙一看奏折同意了,吴三桂直接麻了。 战争的风云已渐平静,江山的局势却依旧未曾稳定。吴三桂站在这个高台上,俯瞰着变幻莫测的命运。他身处云南,手握着一方大权,既是地方的最高掌控者,又是朝廷内外交织的棋局中的一枚棋子。此时,他站在历史的交叉口,身边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未来的走向。 吴三桂之所以能够站到这一步,不仅是依赖于他自己的才智与勇气,还有那些在暗中运筹的智者。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中,谋士刘玄初提出的建议,虽有智慧,却最终被吴三桂忽视,而这将导致他命运的巨大转折。 在1659年,永历帝被吴三桂擒获,南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被软禁于缅甸。虽然吴三桂在建立自己的地位上成功,但是当时的权力斗争并未结束。 刘玄初,作为吴三桂的重要谋士,深知杀掉永历帝将是一个极大的政治失误。刘玄初不仅仅看到了永历帝被杀所带来的朝廷信任的丧失,还深刻理解到,这样做只会加剧吴三桂与大清之间的裂痕。然而,吴三桂心中有着自己的算盘,权力的诱惑使他无法听从刘玄初的劝告。 最终,吴三桂还是亲自下令杀了永历帝,结果此举不仅没有带来他所期望的安稳,反而加剧了他与中央的矛盾,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几个月后,吴三桂又面临了另一个重大的决定——是否主动请求撤藩。刘玄初再次提出了警告,他认为,吴三桂与清朝的关系虽然复杂,但若主动请求撤藩,必然会让中央对其产生怀疑,甚至在未来的政治局面中,吴三桂会变得更加孤立。然而,吴三桂依旧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他没有听取谋士的忠告,决心迎接新的挑战。结果,康熙帝看到了吴三桂的奏折,并迅速同意了他的请求。吴三桂感到了一种空前的麻木感,既然康熙已经同意了撤藩,那自己就再没有任何退路。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手中的牌已经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空间了。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决定,最终交织成了吴三桂命运的悲剧。刘玄初的劝告,早已不仅仅是对政治局势的预见,更是一种深刻的警示。 他提醒吴三桂,个人的权力并不是永恒的,尤其是在如此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做出每一个决策时,都需要全盘考虑。而吴三桂忽视了这些建议,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无论是永历帝的死亡,还是主动撤藩的请求,吴三桂似乎总是走在了自己设定的路上,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选择。每一次的选择,都逐渐逼近了他无法回头的局面。 从这两件事情中,吴三桂的命运轨迹变得越来越清晰。他原本想通过加强自己的权力,保全自己的地位,却在执行这些决定时,完全没有考虑到更深远的后果。 刘玄初作为一位忠诚的谋士,所做的每一次劝告,都是出于对吴三桂的深厚理解与关心。而吴三桂的反应,却表现出一种高傲与固执。 他认为自己在掌控着局势,但实际上,局势早已悄然变化。他没有看到,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在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 信源: 《吴三桂与清朝的政治博弈》【历史与社会研究院|2022-08-15|访问日期 2025-11-18】 《刘玄初的政治智慧与吴三桂的决策失误》【中国历史学会|2023-05-18|访问日期 2025-11-18】 《清史稿中的吴三桂与永历帝的悲剧》【清史研究期刊|2022-11-22|访问日期 2025-11-18】 《从三藩之乱看吴三桂的政治失策》【新华网|2022-12-12|访问日期 2025-11-18】

评论列表

陌上行
陌上行 1
2025-11-18 22:09
鸟尽弓藏[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