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近日再次发声,点明当年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是周恩来总理区分了军国主义者与普通民众,核心前提是日本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当时日方也承诺尊重,所以日本绝不能干涉中国内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中国大地上早已是一片焦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踏破东北国门,到1945年战败投降,14年侵略战争像一场漫长的噩梦:南京城里,30万手无寸铁的同胞倒在日军刺刀下,秦淮河里漂浮的尸体让河水变了颜色;重庆大轰炸持续5年半,防空洞里挤满躲避轰炸的百姓,一枚炸弹落下就是几十上百条人命;华北农村的“扫荡”中,日军烧光村庄、抢走粮食,老人孩子被活活饿死在断壁残垣里,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平均每13秒就有1名同胞逝去。 经济上的创伤更是触目惊心:全国92%的工厂被炸毁或占领,铁路线被破坏超过1万公里,农田荒芜面积达5亿多亩,按1937年的美元价值折算,直接经济损失超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更是超过5000亿美元。 这笔血账,随便哪一页都浸着血泪,战后中国向日本索要战争赔款,是国际公理,更是民族尊严,当时韩国向日本索赔3亿美元,菲律宾索要8亿美元,连越南都拿到了3900万美元,没有一个国家觉得“不该要”。 可中国最终选择放弃赔款,这绝非“大度过头”,而是周总理站在历史与人性的高度做出的决断,他看得透彻:真正的战犯是那些策划侵略、下达屠杀命令的军国主义头目,是东条英机之流,而非普通日本民众。 当时的日本,城市被美军轰炸成废墟,家家户户都在为战死的亲人哭泣,街头满是饿肚子的孩子和老人,他们没扛过枪、没杀过人,甚至连侵略的真相都被军方蒙蔽,若强逼日本支付巨额赔款,最终只会转化为民众的赋税负担,让本就苦难的日本百姓雪上加霜,中国经历过战争的苦,更懂“百姓何辜”的道理,不愿让仇恨在两代人之间延续。 但这份善意从不是毫无底线的“退让”,最核心的条件白纸黑字写在协议里:日本必须正式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承诺“永不干涉中国内政”。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双方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方明确写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这不是口头寒暄,是两国建交的基石,是日本用国家信誉担保的承诺。 如今鸠山由纪夫把这番话摆出来,正是戳中了当下日本政坛的“痛点”,这些年,日本右翼势力在台海问题上越走越偏: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将台湾与日本的“存亡”捆绑,声称要“动用集体自卫权介入”;日本防卫省把“应对台海局势”写入《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还联合美国在琉球部署“战斧”导弹;甚至有政客窜访台湾,与“台独”分子勾连,完全把当年的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 鸠山此时发声,就是要撕开这层虚伪的面纱:中国当年的善意是有前提的,你日本享受了放弃赔款的“好处”,就必须遵守承诺,现在想踩着红线搞“以台制华”,就是背叛历史,就是辜负千万中国受害者的宽容。 其实中国当年放弃赔款,还有更深层的考量——为两国和平共处留一条路,战争已经制造了太多仇恨,若让赔款成为横亘在中日之间的鸿沟,民间交流就无从谈起,两国只会在对抗中越走越远。 事实证明,这份选择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和平红利:上世纪80年代,日本向中国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建设了宝钢、京秦铁路等一批重点项目;中日友好医院、北京樱花公园等合作成果,成了两国友好的见证;每年数百万中日民众互访,在经贸、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让两国都受益良多,这些成果的起点,正是当年那份基于“相互尊重”的善意与承诺。 可现在,日本一些政客却在亲手破坏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基础,他们忘了当年签字时的郑重,忘了中国放弃赔款时的考量,只想着跟着美国在亚太搞“阵营对抗”,把台湾当成“棋子”。鸠山由纪夫的发声,不仅是对这些政客的警告,更是对历史正义的坚守。 中国从不缺“讨回公道”的实力,但始终珍惜和平,可珍惜不代表软弱,若日本真敢突破“不干涉台湾”的底线,违背当年的承诺,那就是触碰中国的核心利益,届时不仅会让中日关系退回冰点,更会让当年的善意与宽容,变成对历史错误的“清算依据”。 历史从不会因为刻意遗忘就消失,承诺也不会因为时间流逝就失效,鸠山由纪夫的话,是给日本政坛提了个醒:别再抱着“以台制华”的幻想,别再背叛当年的承诺,否则,终将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你觉得日本右翼会听进这份警告吗?要是日本继续在台海挑事,中日关系还能回到正轨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