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美国一些媒体突然统一口径。宣称中国空间站全中文不利于国际合作。2011年这道隔阂线就已埋下。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修正案直接限制NASA动用联邦资金与中方开展双边航天合作。连正常访问交流都卡得极严相当于亲手关上了合作的大门。 这论调简直是贼喊捉贼。当初是美国主动焊死合作大门如今中国靠自己造出空间站反倒被嫌用中文不方便哪有这样的道理。国际空间站用英语俄语没人质疑中国空间站用母语就被指摘本质是西方不愿让出航天规则话语权。 看看现实情况就明白怎么回事。十七个国家早已加入中国空间站合作项目。欧洲宇航员们都在拼命学中文甚至背起古诗。专业翻译团队和技术文档完备沟通根本不是问题。中国用中文是对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根本保障。在浩瀚太空任何操作指令的精确性都关乎生死。用自己的语言是天经地义的权利。 回头看看国际空间站运行二十多年。英语和俄语成为工作语言没人提出异议。轮到中国建造和运营自己的空间站时却冒出双重标准。这种指责背后藏着难以明说的心态。仿佛航天领域的规则必须由西方制定。其他国家就要被动适应。 中国航天之路走得不容易。从被国际空间站项目拒之门外到独立建成天宫。每一步都靠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现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站。自然享有包括语言选择在内的全部主导权。这不是封闭而是对等合作的基础。 那些批评声音故意忽略一个事实。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合作申请。已经有众多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入选。瑞士波兰德国等国的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准备。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只是某些人自己设置了障碍。 语言从来不是真正的隔阂。当年美国苏联在太空竞赛最激烈时。也能克服语言和政治分歧实现对接。现在中国空间站提供完善的翻译和支持服务。所谓语言问题更像是个借口。核心还是不愿接受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崛起。 太空属于全人类。合作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是谁必须迁就谁的单一模式。中国空间站用中文正是多元化的体现。推动形成更加公平的国际航天合作新秩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