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编制的省级团体标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质量评价规范》(标准号:T/SDAS1228-2025),经山东标准化协会批准正式发布。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聊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全新阶段,更为破解服务供给与企业需求错位难题,健全中小企业发展支撑体系提供了关键抓手。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服务创新破题,聚焦企业痛点精准施策,组织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优秀服务机构及各领域专家组建专项团队,开启标准研制工作。团队历时数月深入调研,覆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20余个行业的300余家中小企业,精准梳理出服务响应不及时、内容同质化、质量难评估等8类核心痛点,构建起“需求响应-过程管控-成效评价”全链条规范体系。这一体系既填补了区域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评价标准的空白,更推动服务模式从“零散化供给”向“系统化保障”转型,彰显了工信部门以标准化思维优化服务生态的担当。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质量评价规范》围绕中小企业发展全周期需求,以创新思维构建标准体系,核心内容精准聚焦,既保障服务专业性,又提升服务便捷度。一方面,细化量化硬指标,技术服务方案针对性需达90%以上,服务满意度不低于80%,且公益服务占比不低于30%。另一方面,细化评价指标,设置需求响应、服务执行、质量管控、服务成效、服务保障5项一级指标及20余项三级指标,采用“AAAAA-A”五级评级,让评价更科学,真正实现服务质量看得见、可衡量、能提升。
对服务机构而言,标准提供了清晰的服务标尺,通过“评估-改进-提升”的良性循环,倒逼服务流程优化、专业能力升级,推动服务供给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对企业而言,标准化服务大幅降低优质资源获取成本,企业可依据等级评级、量化指标精准选择服务机构,有效避免低质服务。《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质量评价规范》的发布,将加快形成“政府引导、机构赋能、企业受益”的良性互动格局,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筑牢基础,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标准”动能。(通讯员:商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