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保障“放心水”——南昌市多举措守牢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现在水质好着咧,很多人专门从城区开车来我们村里取水泡茶。”11月12日,在洗药湖管理处红星村熊家自然村,村民熊和松拧开家门口的水龙头,清冽的山泉水哗哗流出。

红星村位于梅岭生态旅游度假区最高峰区域,共有11个自然村,共40户200余人。“以前总担心雨雪天气,大雨后流下来的山泉水容易浑,冰雪天气水质又不稳定。”村民熊和松告诉记者。

红星村村委会主任胡正财介绍,如今,在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红星村实施了安全饮水提升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了11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包括取水堰(蓄水池)、沉淀池、净水设备、供水管等,实现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面升级。

翻过山岭,记者跟着工作人员的脚步来到接近山顶区域的一处高地。“这里就是熊家自然村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记者看向胡正财所指的地方,只见一座小巧整洁的供水设施依山而建,蓝色的净水设备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湾里管理局农林办工作人员勒系星详细讲解起这套设施里的“文章”:山泉水首先在取水堰汇集,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和初步过滤,再通过净水设备的过滤和杀菌净化,最后储存在密闭的蓄水池中,由管网自动输送至每家每户。“这套系统能有效应对雨雪天气,确保供水稳定、水质放心。”勒系星告诉记者。

“我今年76岁,在村里待了一辈子,这样的变化还是头一回见到。”村民熊和松说。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乡村振兴,事关农村群众民生福祉。南昌始终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聚焦农村饮水安全领域薄弱环节,给予市级财政配套资金,支持县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集中供水方面,2025年计划实施的6处水质提升项目已全部完成,保障了出水安全。在分散供水方面,在集中供水覆盖不到的区域,由属地政府出资,给予脱贫户安装单户一体化净水器,全市累计安装5218台,全方位保障脱贫户饮水安全。

在织密供水网的同时,南昌也将关注目光投向了供水末梢的“毛细血管”。

“TDS值是16,一般情况下,TDS值越低,表明水中的溶剂型固体越少,越适合饮用。”在安义县万埠镇下庄村脱贫户刘水英家中,驻村工作队员邓红亮正使用简易水质检测笔检测当天水质。

“除定期对安义县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采样送检外,我们每周还会组织各个村的安全饮水责任人到脱贫户家中用简易水质检测笔检测水质。”安义县水利局农水股负责人王修清告诉记者,这支小小的水质检测笔有着大用处:水质检测笔通过测量水的电导率换算TDS值,反映水中钙、镁、钠等溶解性无机盐和有机物总量,作为水质污染的“初级筛查工具”,其数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TDS值突然增加,可能是由于管道破损、水源污染或净水器滤芯失效。”王修清说。

南昌在全省首创性实施“村级水质检测笔全覆盖”项目,向全市365个集中供水工程未覆盖的行政村发放730支简易水质检测笔,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同时,针对全市农村安全饮水现状开展普查摸底,形成《南昌市农村饮水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和《南昌市饮水安全应急预案》,极大地提升了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筑牢了安全底线。

“现在每个未覆盖集中供水工程的行政村都配备2支检测笔,并对农村安全饮水责任人开展培训,让他们掌握检测方法,牢牢守住群众饮水安全防线。”南昌市水利局农水科负责人毛伟表示。

“有了这个‘武器’,我们巡查水质时心里有数多了,乡亲们喝水也更踏实了!”邓红亮感慨道。

接下来,我市将聚焦农村供水保障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全面落实落地,强化农村供水的运行管理,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让幸福之水长流万家。(洪观新闻记者吴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