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淄博好人”韩焕玲:十年寸草心孝亲永不辍

在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辛安社区,韩焕玲的名字早已与“孝老爱亲”紧密相连。自2014年父亲突发脑出血瘫痪、2016年母亲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以来,她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双亲,在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间无缝切换,用耐心、细心、爱心与恒心,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孝亲故事,于2025年10月入选淄博市第一批“淄博好人榜”。

2014年的一场突发脑出血,让韩焕玲的父亲虽幸免于难,却落下了下半身瘫痪的后遗症。彼时,韩焕玲一边忙于工作,一边与母亲共同照料父亲。起初,毫无护理经验的她常常手忙脚乱,给父亲翻身按摩时累得气喘吁吁,处理排泄物时更是恶心难忍。但看着母亲日复一日毫无怨言地操劳,韩焕玲暗下决心,要扛起这份责任。

随着母亲年事已高,照料自身都愈发吃力,韩焕玲主动接过了照顾父亲的全部重担。为了及时响应父亲的需求,她在病床旁支起小床,十年来从未睡过一个整觉。每晚定好两小时一次的闹钟,准时起身帮父亲翻身、检查尿布、喂水润喉,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习惯。为预防父亲长褥疮,她自学专业护理手法,每天清晨五点便起床,细致地为父亲擦身、按摩四肢,用温热毛巾擦拭关节褶皱,再涂抹润肤露。即便白天再疲惫,她也坚持把父亲的床铺打理得干净整洁,被褥永远带着阳光的味道,邻居们无不称赞:“焕玲照顾的老人,比年轻人活得还体面。”

每天三顿饭、一次全身擦拭、两三天一次洗澡、每周一次剪指甲,家里的日历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照料父亲的日常,这一坚持便是十余年。“只要还能陪在父亲身旁,那个高大英武的父亲在我记忆里就永远不会黯淡,我还是那个随时能牵着他手的小女孩。”韩焕玲的话语朴实却动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6年,韩焕玲发现母亲开始频繁忘事、沉默寡言,经诊断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从此,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照料一人变成了守护双亲。父母的药物种类繁多,活血的、利尿的、预防脑萎缩的,每天三顿各不相同,韩焕玲便把用药清单贴在门上,直到烂熟于心。

患病后的母亲常常认不出人,却对年轻时的往事记忆深刻。为唤起母亲的记忆,韩焕玲淘来老物件布置屋子,每天抽出两小时,陪着母亲翻看老照片,讲述过去的故事:“妈,你看这张是你带我们赶集,给我买了冰糖葫芦,我舍不得吃,攥了一路都化了。”她还在生活用品上贴标签,教母亲认读简单字词;母亲情绪烦躁时,她就像哄孩子一样唱老歌、梳头发,直到母亲平静下来。在她的悉心陪伴下,母亲虽仍会失忆,却再也没有发过脾气,每次看到她进门,都会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在全力照料双亲的同时,韩焕玲也从未忽视女儿的成长。每天给父母做完饭后,她总会尽快赶回家,陪女儿吃饭、写作业,倾听学校里的趣事。“平时太多精力放在父母身上,没好好照顾她,幸好孩子懂事。”韩焕玲虽有愧疚,却用日复一日地付出,给女儿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如今步入大学的女儿,每次回家都会主动分担照料外公外婆的重担。

十年光阴,韩焕玲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她的孝行在街坊邻里间广为传颂,成为大家公认的孝老爱亲模范,左邻右舍也纷纷主动伸出援手。如今,76岁的母亲和81岁的父亲在她的照料下面色红润、状态良好。“不论日子再苦,有父母在就是最大的幸福。”坚强乐观的韩焕玲,用十年孝亲路,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真谛,也让大爱温暖了整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