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在等中国,其实,现在不光是朝鲜在等,美国、韩国也都在看中国的动向。甚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身上,因为中国的每一个表态、每一步行动,都会牵动全球的政治格局和经济走势。 最让世界在意的,还是中国市场那股挡不住的 "磁吸效应"。2024 年上海进博会那事儿你肯定听说了,秘鲁的羊驼毛制品第一次不用绕远路,直接从钱凯港运到了展区。 那港口是中国帮着建的,南美第一大港啊,以前安第斯山脉里的手工艺品想卖到中国,折腾个把月都不一定到,现在 72 小时就稳稳出现在黄浦江畔。你想想,这哪是简单的货运,分明是中国给全球贸易搭了条快车道,只要能接上中国市场,再远的生意都能做活。 这进博会可不是摆样子的,办了七届,累计意向成交额都超过 4200 亿美元了,快 2500 种新东西第一次亮相就是在中国。那些国际大品牌精得很,欧莱雅、松下从第一届就没落下,堪称 "全勤生"。 欧莱雅今年不光带来了能吹出发型的 "光学吹风机",还办了时尚大秀,董事长早说了,这是长期承诺,绝对不缺席。松下更实在,直接搭了个 "三口之家" 场景,摆了 200 多种家电,就是要让中国老百姓看着舒心、买着放心。 连米其林都把 "月球探测车轮胎" 搬来了,雅马哈的电动概念车、能载人的飞行汽车也来凑热闹,说白了,这些顶尖技术先往中国摆,就是看准了这儿既有市场又能催生新需求。 外资企业用真金白银投票,最能说明问题。2024 年刚开年,外国投资者就在中国新办了 4588 家企业,比去年同期多了快一倍。 芬兰的通力电梯,中国市场占了它全球销售额的四分之一还多,在昆山建的工厂是全球最大的,不仅供咱们自己用,还卖到 100 多个国家。 德国大众把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放中国,埃克森美孚在大亚湾又加投 100 亿,阿斯利康花 4.75 亿美元在无锡建新药厂,就为了把新药先给中国患者用,再卖到全世界。 这些老板们不傻,他们知道中国有 14 亿人的大市场,有完整的产业链,还有不断优化的政策 —— 就像卡赫公司的高管说的,税收优惠、人员免签这些政策,实实在在帮他们省了钱、顺了路,难怪每个月都有欧洲同事往中国跑。 中国的 "磁吸效应",还藏在咱们修的桥、铺的路里。秘鲁的钱凯港不是个例,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的大米、香蕉以前要走半个月,现在 3 天就能到中国,2024 年上半年老挝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直接涨了三成多。 中欧班列更不用说,以前欧洲的红酒、巧克力走海运要个把月,现在 15 天就能从汉堡运到成都,2024 年光一趟班列就拉了上千吨欧洲商品,全是奔着中国市场来的。 这些基建不光是方便运输,更是把中国市场和全球生产端紧紧绑在了一起,让远隔万里的国家都能借着中国的东风赚钱。 连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都得看中国的脸色。2024 年国际油价起起落落,但铜价却稳中有升,为啥?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卖得火,造电池、铺电网都要铜,全球一半的铜需求都来自中国,价格能不跟着咱们走吗? 黄金价格一年涨了近 30%,除了避险因素,中国老百姓买金的热情也帮了忙,光是 2024 年国庆假期,全国就卖了近 200 吨黄金。 还有粮食,咱们每年进口的大豆、玉米养活了多少下游产业,联合国粮农组织都算过,全球粮食进口费用突破 2 万亿美元,中国的需求占了不小一块。你说,这些产油国、矿老板、粮商能不盯着中国的政策动向吗? 所以说,不是世界非要盯着中国,是中国的分量实在太重了。以前是咱们看别人脸色吃饭,现在是全球盼着中国开门做生意。 朝鲜等着中国在半岛问题上发挥作用,美国盯着中国的市场和技术合作,韩国盼着和中国的贸易能再上一层楼,本质上都是因为中国能决定很多事情的走向。这股 "磁吸效应" 也不是靠抢靠争来的,是靠咱们把市场做大、把基建建强、把政策放宽换来的。 往后看,中国只要接着敞开大门,这股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强。那些还在观望的国家和企业早晚会明白,跟着中国的节奏走,才能抓住真机会。 这就是现在的中国,不用喊口号,不用摆架子,就凭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全世界都得高看一眼、紧盯着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