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人自称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得知后询问道:你愿意当我儿子吗? 成吉思汗本人才是

这人自称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得知后询问道:你愿意当我儿子吗? 成吉思汗本人才是人类历史上最硬核的 “世界征服者” 正版,那位敢自封名号的顶多算山寨款。 要知道他领着不到 40 万的军队,花了五十多年时间,硬生生打下来 35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从东海一直铺到地中海,北边抵到西伯利亚冻土,南边摸进印度河平原,一口气灭了 40 多个国家,收服了 720 多个民族,算下来征服的人口足有 6 亿。 这可不是嘴上喊口号,每块地盘都留着征战记录 —— 打金朝中都时踏破居庸关,平西辽时逼得屈出律逃进深山被斩首,西征花剌子模时把国王摩诃末追得躲进里海小岛病死,连高加索山以北的俄罗斯联军都被他的部下按在地上打。 见过这等阵仗的成吉思汗,听到有人自称 “世界征服者”,心里估计跟看小孩过家家似的,问出这话更像在说 “知道啥叫真征服不?要不跟我混开眼界”。 这话里藏着蒙古人特有的招揽套路,核心是 “认子即归降” 的政治默契,不是真要认血缘儿子。蒙古草原上的部落纷争里,“收为义子” 从来都是收服人才和势力的高招,相当于给对方开了份 “归顺优待套餐”—— 只要点头,既能保留部分权力,还能跟着蒙古大军沾光抢地盘。 最典型的就是哲别,这哥们早年跟着泰赤乌部跟成吉思汗打仗,一箭射伤了他的白嘴黄马,战败被俘后非但不藏着掖着,还直愣愣承认自己干的。 换成别人早砍了,但成吉思汗见他坦诚勇猛,非但没杀,反而赐名 “哲别”(蒙古语 “箭簇”),让他当自己跟前的利刃,后来这哲别一路从十夫长干到千户长,成了蒙古 “四獒” 之一,平西辽、追摩诃末、打俄罗斯联军,立下的战功能堆成山。 还有那些归附的部落首领,不少都成了成吉思汗名义上的 “儿子”,既保住了自己的部众,又蹭上了蒙古帝国的扩张红利,比自己瞎闯强百倍。 对这个自称征服者的人说这话,其实就是抛出橄榄枝:“看你挺敢吹,要是真有两下子,跟我混比你自己瞎折腾强,还能给你个体面身份。” 更重要的是这话里的威慑力,潜台词是 “不服就打服,服了就给机会”,成吉思汗对付同类从来都是这套路。当年他的安答札木合,也是草原上的枭雄,早年跟他结为兄弟,后来翻脸领着十三部人马打 “十三翼之战”,把成吉思汗逼得败退。 可等札木合后来被部下绑着送过来,成吉思汗还想跟他重归于好,只是札木合自己觉得没脸活,才求了个不流血而死,最后还被厚葬。 再看花剌子模的摩诃末,也算一方霸主,自称 “算端” 想统治伊斯兰世界,结果成吉思汗一怒之下派哲别和速不台带着三万精兵追着他打,把他的国家搅得天翻地覆,最后摩诃末穷途末路病死在小岛,母亲和妻子都成了俘虏。 两相对比就清楚了:对有分量的对手,成吉思汗先给归顺的机会,给的身份还不低 ——“当我儿子” 比普通降将的待遇高多了,相当于直接纳入核心圈层 要是不识抬举,那等待他的就是跟摩诃末一样的下场,毕竟成吉思汗手下的军队连 3500 万平方公里的地盘都能打下来,收拾一个 “自封的征服者” 简直手到擒来。 还有个关键,蒙古帝国的扩张从来靠的是整合力量,成吉思汗最懂 “把对手变成自己人” 的道理。他的军队里藏着各种出身的人才,有原来的敌人,有归附的部落首领,甚至有异族的工匠和将领,只要有本事,就能混出头。 哲别是敌部降将,速不台是牧民出身,都成了顶级将领;畏兀儿部归附后,首领成了他的 “第五子”,不仅保留部落管理权,还能参与帝国决策。 那个自称世界征服者的人,不管真有本事还是吹牛皮,成吉思汗问这话都是在做划算买卖:要是真有能耐,收过来能当第二个哲别,帮自己打更多地盘;要是没本事,收归麾下也能断了他再扯旗的可能,还能给其他潜在对手做个 “归顺有优待” 的示范。 反正对成吉思汗来说,稳赚不赔,毕竟他手里握着 3500 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和百战百胜的军队,有足够底气说这话。 说到底,这话是成吉思汗实力、套路和算计的集中体现 —— 先用自己的征服战绩压垮对方的嚣张气焰,再用 “认子归降” 的优待抛诱饵,最后用 “不服就打” 的威慑兜底,既显得自己气度大,又能实实在在捞好处,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换谁都得掂量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