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方面突然宣布了。 这类宣布连着出现,指向很明确:在多线牵制对手的同时,把更多兵力与精力往亚太压。这一盘路子,我们必须盯紧。 从东欧看得最直观。俄乌冲突进入消耗阶段,公开援助清单持续扩展,北约多国提供弹药、防空与训练支持。俄罗斯在西线被拖住,远程投送与再部署压力上来。美国就借这条线分流对手,把太平洋方向的手脚放开。 把镜头转到中东,摩擦不断。近两年以色列对外打击与伊朗防空拦截的报道频出,美方提供武器与情报属公开信息。伊朗不得不加大防务投入,航道安全也要护。结果是中东紧张不降,美方在亚太调度更从容。 再看亚太,活动密度明显增加。美日印澳的多边演训一年多场,南海与西太常态化演练。AUKUS推进澳大利亚核潜艇路线,日本提升军费、扩充舰机,引进F-35与宙斯盾舰。范围更广、节奏更快,指向性很清晰。 海上与空中存在也在加码。舰队与大型轰巡保持高频出动,近海侦巡强度不减。中国周边海空面临更高强度的外部活动,美方以此维持压迫态势。 同时在经贸与技术环节紧逼。关税措施延续,出口管制清单扩展到芯片设备与关键软件。相比对俄、对伊的限制,中国面对的是多领域的系统性挤压。 我们的应对在落到实处。国产芯片产线推进,5G深度覆盖,新能源车出口增长,工业链稳定度提升。在外部封锁下,关键环节逐步补齐。 装备建设形成支撑。山东舰稳态训练,福建舰推进试验,055型驱逐舰与歼-20持续上量。海空力量在近海的覆盖与反制能力在增强。 区域关系也在稳步运转。东盟多国与中国在贸易、互联互通上保持合作,不愿卷入对抗,区域机制保持开放。外部小圈子的封闭性很难全面落地。 风险并未消失。台海、南海的灰色活动仍可能上扬,外部军事与法律动作会叠加。我们需要保持高警觉与高频常态化应对。 路径很清晰:稳住经济基本盘,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联合作战与远程支援能力,压缩对手在周边的活动空间。 节奏同样重要:看清对手的多线牵制,不被外部节奏拖着走,把资源优先投向最关键的领域与方向。 底线更明确:家门口的安全要牢牢守住,发展动能要持续增强。只要硬实力稳步上升,外部的围堵就很难奏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