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本突然喊话中国:快让中国人去旅游!这波操作,怎么越看越不对劲? “强烈敦促

日本突然喊话中国:快让中国人去旅游!这波操作,怎么越看越不对劲? “强烈敦促中方让中国人来日,别阻碍两国人民交流!”最近日本官房长官这话一出来,全网都炸了——不是说好了“对等限制”吗?怎么突然急着盼中国人去日本了?要知道前阵子赴日签证还卡得严,现在反过来催中方“放行”,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一边催“来人”,一边卡签证?日本的“矛盾操作”有点迷 不少网友刷到新闻第一反应就是:“早干嘛去了?”去年想办赴日旅游签的朋友应该记得,日本使馆不仅要求提供额外的资产证明,还把签证审核周期从10天拉长到了20天,甚至有游客吐槽“材料交了三次都被打回”。反观中国,一直没对日本游客设额外限制,连签证办理都保持正常流程,现在倒被指责“阻碍交流”,这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 就像上海的陈女士,去年计划带孩子去日本迪士尼,提前两个月准备材料,在职证明、银行流水、行程单一样不少,结果日本使馆以“行程不够详细”为由拒签。“我连每天去哪个餐厅都写了,还不够详细?”陈女士无奈改去东南亚,“现在日本又催中国人去,早有这态度,当初何必卡那么严?”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旅游局去年还高调宣传“2024年吸引600万中国游客”,可实际数据呢?前三个季度赴日中国游客还不到200万,连目标的三分之一都没到。这下终于急了?要知道中国游客的消费力可不是盖的,以前去日本的中国游客人均消费超2万日元,从化妆品到家电再到食品,妥妥的“消费主力”。现在游客少了,日本药妆店、百货商场的营业额跌了不少,难怪会急着喊话。 光靠“催”没用,想让中国人去,得拿出真心实意 其实中国人不是不想出国旅游,而是更看重“被尊重”的感觉。就像去年某游客在日本机场被工作人员歧视,明明排队却被故意引导到更长的队伍;还有游客在京都购物时,店员看到是中国人就态度冷淡,转头对欧美游客却笑脸相迎。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大家的出行意愿。 反观泰国,为什么最近中国游客暴增?人家不仅免签,机场到处是中文标识,店员会主动说“你好”“谢谢”,甚至有的夜市摊主还会用微信收款。有朋友去泰国清迈,骑电动车迷路,当地居民主动开车带路,还免费送了水果——这份热情,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日本要是真盼着中国游客来,光靠“敦促中方”可不够。先把签证简化了,别再搞那些“层层审核”;再好好管管个别商家的歧视行为,让游客感受到尊重;还有旅游设施,多加点中文服务,别让游客拿着地图到处问。毕竟大家出门是为了开心,谁愿意花钱买气受呢? 网友说得实在:交流是双向的,不是“单方面要求” 这事儿在网上吵开后,网友的评论倒是一针见血。有网友说:“交流是两个人的事,不能你想让来就来,想卡就卡吧?”还有网友吐槽:“之前限制的时候怎么不说阻碍交流?现在生意不好了就急了,哪有这么好的事?”更有理性的网友分析:“中日民间交流本来是好事,但得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光靠喊话没用,得拿出实际行动。” 确实,民间交流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妥协”,而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前中日游客互访频繁的时候,多少人通过旅游了解了对方的文化——中国人去日本看樱花、品料理,日本人来中国登长城、吃火锅,这种双向的互动,才是真正的“人民交流”。 想让交流热起来,先把“诚意”摆上台 日本官房长官的喊话,本质上是看到了中国游客对其旅游业的重要性,但可惜找错了方向。阻碍交流的从来不是中方,而是某些时候日本这边的“双重标准”——需要游客时就喊“欢迎”,想限制时就设门槛。 其实不管是中日还是其他国家,民间交流的核心永远是“尊重”和“诚意”。你对游客真心相待,简化流程、保障权益,自然有人愿意来;反之,光靠喊话施压,只会让大家更反感。希望日本能明白,想让中国人重拾赴日热情,与其“敦促中方”,不如先从自己做起,把签证便利化、服务人性化、态度友好化落到实处——毕竟,真心才能换真心,诚意才能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