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自主生产了多款步枪,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型号: 1. 英七七快枪:1876年,丁宝桢创办四川制造局,购入制造恩菲尔德式步枪的设备。1877年至1879年间,成功生产出1000余支英七七快枪,这是中国早期地方军工的代表。 2. 快利步枪:1892年,李鸿章下令仿造奥地利的曼利夏步枪,1893年江南制造局研制出快利步枪。但受国内钢材质量和工艺限制,枪身易变形、炸膛,且使用球形火药,弹速慢、射程短,后逐渐被淘汰。 3. 汉阳造88式步枪:1890年,张之洞在湖北建立汉阳兵工厂,引进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技术进行仿制。早期版本因枪管外包隔热套筒,被称作“老套筒”。1904年,汉阳兵工厂改进设计,取消套筒,加粗枪管,该枪一直生产到1944年,产量约100多万支。 4. 元年式步枪:1907年,清末新军装备德国毛瑟M1907型步枪,后仿制更名为“三年式”步枪。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掌权,将其更名为“元年式步枪”。因6.8毫米子弹存在问题,后改回7.92毫米口径,1916年袁世凯病逝后停产。 5. 刘将军式半自动步枪:1911年,刘庆恩将军开始研发,1914年成功,1916年测试。该枪可切换半自动或手动射击方式,自动方式独特,但因国内环境复杂,未成为制式武器。 6. 辽十三式步枪:1924年,奉军兵工厂结合德国毛瑟和日式三八步枪的特点设计而成,采用毛瑟式枪机和7.92毫米毛瑟弹药,后期生产的型号有防尘盖,一直生产到1931年,产量约14万支。 7. 晋造六五步枪:1924年,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仿制日本三八式步枪而成,发射6.5毫米弹药,除枪身较短外,内部结构与三八式基本相同,但做工和枪管寿命较差。 8. 廿一年式步枪:1930年代,陈济棠主政广东时,其兵工厂对比利时FN M1930步枪进行仿制,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药,弹容量5发,1931年到1936年约生产4万支。 9. 中正式步骑枪:1935年,南京金陵兵工厂以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为蓝本仿制而成,发射7.92×57毫米S型尖头弹,性能优于汉阳造,一直生产到1950年,产量约60多万支。 10. 八一式马步枪:1940-1941年,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技师刘贵福基于五五式步枪设计而成,枪口前端配备可折叠的三棱式刺刀,借鉴了捷克系列步枪的特点,发射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有效射程200米,产量约3000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