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本政坛人士高市早苗宣布了,把中方关注琉球的话题定性为“干涉”,在国会给出强硬说

日本政坛人士高市早苗宣布了,把中方关注琉球的话题定性为“干涉”,在国会给出强硬说法。   高市早苗的这番“定性”,表面看是针对中方近期在联合国等场合多次提及的“琉球原住民权益”问题,但背后藏着的,是日本政坛对琉球归属的长期心虚。   现在的冲绳,历史上可是独立的琉球王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政治制度,1609年,日本萨摩藩武力入侵琉球,开始了对琉球的控制。   到了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干脆彻底废除琉球藩,设置了冲绳县,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琉球处分”。   这段历史在国际学术界其实没什么争议,但对日本政府来说,却是个不愿被频繁触碰的“历史伤疤”。   近年来,中国学者在国际场合提及琉球问题并非突发奇想,早在2013年,中国官方媒体就曾发表文章提出“琉球地位未定论”,当时就引发了日本政府的强烈反应。   而最近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关注琉球原住民权益,其实是在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框架下的正常讨论,没想到又戳中了日本政府的敏感神经。   高市早苗的激烈反应,实际上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两大担忧:   第一,是历史叙事权的问题,日本政府非常在意对历史解释的主导权,任何对琉球历史的讨论都可能被视为对日本主权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地缘政治利益,冲绳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是日本遏制中国进入太平洋的关键屏障,万一琉球地位出现问题,日本的整个安全战略都会受到严重冲击。   再加上冲绳民众对日本中央政府长期存在不满情绪,特别是在美军基地问题上,这让东京方面更加警惕任何可能助长离心倾向的讨论。   高市早苗属于日本政坛的右翼阵营,她对历史问题和主权问题的强硬态度是出了名的,她曾是安倍晋三内阁的重要成员,与安倍一起推动修订和平宪法、强化美日同盟等政策,在琉球问题上摆出强硬姿态,既符合她一贯的政治立场,也有助于巩固她在保守派选民中的支持基础。   从国际法角度看,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一方面,国家领土主权的稳定性是国际秩序的基石,另一方面,联合国确实有保护原住民权益的相关宣言和机制。   如何在尊重国家主权与保护原住民权益之间取得平衡,本身就是国际社会长期讨论的议题。   中国在联合国关注原住民权益,是符合国际社会共同价值的做法,日方直接扣上“干涉内政”的帽子,是不是有点反应过度了?   琉球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东亚地区更深层次的历史纠葛与战略竞争,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类似的历史敏感问题可能会更多地被提及。   有意思的是日本政府的双重标准,一方面要求中国正视历史,另一方面却又对自身历史问题闪烁其词,这种选择性记忆在国际社会看来,确实难以理解。   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琉球的文化与历史独特性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政治表态而改变。   或许,日本政府更需要的是自信与包容的态度,坦然面对历史的复杂性,而不是试图通过强硬表态来封锁讨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国内外的尊重,也为东亚地区的和解与合作创造条件。   说实话,高市早苗的激烈反应恰恰暴露了日本在面对自身历史问题时的矛盾心理,想想看,日本政府一方面希望国际社会理解其安全关切,另一方面却不愿正视自身历史中的灰色地带,这种选择性的历史认知,在今天的国际社会真的很难得到认同。   如今是个信息无国界的时代,想通过政治话语来封锁历史讨论,既不现实也不明智,真正的民族自信应该来自于对历史的全面认知与反思,而不是把某些历史话题变成禁忌。   中国在联合国提及琉球原住民权益,本质上是在参与全球原住民权益保护的正常讨论,如果日本一味地将此视为“干涉内政”,反而可能错过在多元文化保护方面与国际社会深入交流的机会。   从长远来看,东亚各国真的需要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历史对话机制,历史问题不应该成为国家间关系的永久障碍,但解决之道在于直面历史而非回避。   日本如果能一方面坚持国家主权,另一方面承认琉球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历史的复杂性,或许能更好地赢得冲绳民众的认同,也在国际社会树立更积极正面的形象。   在全球化如此深入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隔绝外部对内部事务的关注与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就在于各国能否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同时,保持开放对话的心态,这才是东亚地区真正实现和解与共同繁荣的基石。   我们不妨思考:面对历史,是选择坦诚以对,还是继续遮遮掩掩?这个问题,不仅日本需要回答,也是所有曾经经历过复杂历史的国家都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