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不敢用核武器?不夸张的说,俄罗斯宁愿投降,也不敢先用上核武器,俄罗斯不敢用核武器,根本不是因为心慈手软,而是核战争这玩意儿从设计之初就不是为了“赢”。 它更像是个悬在全人类头顶的“镇场子”玩意儿,靠的是“我敢用”的架势唬住对手,真按下按钮谁都落不着好,俄罗斯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按钮一旦按下,就没有回头路,与其说不敢用,不如说是根本不能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早就在安理会会议上敲过警钟,现在的核战争风险已经到了几十年里的最高点,人类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真要是核导弹升空,先不说爆炸中心几公里内化为焦土,光是核冬天的效应就能让全球气温骤降,农作物大面积绝收。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再大,西伯利亚的冻土和远东的森林也挡不住辐射尘埃飘洒,那些赖以生存的资源重地一旦被污染,几代人都没法恢复,这损失比打输十场常规战争都惨重。 美国那边早就把应对核攻击的步骤摆到了台面上,美国空军参谋长戈德费恩之前就披露过,天基红外传感器只要探测到导弹的热量信号,几秒钟内就会启动连锁反应。 第一个电话先打给北约最高指挥官,F-35战斗机、B-2轰炸机立马升空,部署在东欧的反导系统和海上的宙斯盾舰同步启动,试图在导弹还在助推段的时候就把它拦截下来。 就算第一波拦截失败,陆基拦截弹会接着上,更要命的是核潜艇的二次核打击,那些潜伏在深海的“大杀器”能精准打击俄罗斯的核发射场、工业中心,这种互相毁灭的局面谁都承受不起。 俄罗斯自己的新版核学说看着挺强硬,又是把主权受威胁列为条件,又是把白俄罗斯的安全绑进来,实则全是在划红线。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专家都挑明了,这学说就是给那些想给乌克兰冲突“火上浇油”的西方势力提个醒,让他们别越界,根本不是真打算动核按钮。 要是真想来真的,也不会把“海燕”“波塞冬”这些新家伙拿出来反复亮相了,秀肌肉的核心从来都是威慑,不是实战。 就说“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能绕地球飞近三万公里,贴着25米的低空躲反导系统,看着威慑力拉满。可美国空军也说了,这玩意儿的核发动机可靠性存疑,万一飞一半出故障掉在自己国土上,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波塞冬”核鱼雷更夸张,能在千米深海潜航上万公里,引爆后能引发海啸摧毁沿海城市。但真要是用了,全球海洋生态得遭灭顶之灾,俄罗斯的渔业和北方航道运输也得跟着崩盘,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精明的决策者根本不会做。 更别说国际社会的连锁反应了,现在核扩散形势本来就够紧张,伊朗的浓缩铀库存已经是2015年核协议时的30倍,朝鲜的核弹头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俄罗斯要是开了先用核武的头,其他国家保准会跟风搞核武,到时候全球核武库泛滥,核材料失窃的风险也会飙升。 美国司法部之前就破获过日本黑帮贩卖武器级钚的案子,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光是2023年就有31个国家报告了168起核材料安全事件,这要是核扩散失控,俄罗斯自己也得面临更多核恐怖主义威胁。 美俄之间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虽然暂时失效了,但双方心里都清楚,核军备竞赛的终点不是胜利,是毁灭。 俄罗斯在加紧测试“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美国在搞“哨兵”洲际导弹和B-21轰炸机,本质都是在强化“我能反击”的威慑力,而不是“我要主动攻击”。就像两个手里都攥着炸弹的人,谁也不会先点燃引线,因为点燃的那一刻,自己也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所以说俄罗斯不用核武,从来不是因为软弱,常规战争输了还能谈,还能保住国家的基本盘,真动了核武就是同归于尽,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那些频繁的核演习、“口头核威慑”,不过是想保住威慑力这张底牌,让西方不敢轻易加码。 核战争这游戏从设计规则时就没留赢家的位置,俄罗斯再强硬,也不会去踩那个万劫不复的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