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许世友的警卫连长徐永卿出差途经上海,街头漫步时与一名男子擦肩而过,徐永卿惊觉这名男子很有可能是他找了多年的日本特务,可要抓住他,却成了难题!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徐永卿放弃学业回国,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负责收集日军情报。 因精通日语和铁道专业,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被派往济南,潜伏在日伪控制区。 1940 年,徐永卿奉命进入济南铁路局,凭借专业能力很快升任调度科副科长。 这个职位能接触到日军列车运行计划,是传递军事情报的关键岗位,他深知责任重大。 每次获取情报后,他都会用密码本编码,再通过菜贩、车夫等联络员传递出去。 抗战期间,他累计传递日军兵力部署、物资运输等重要情报 300 多份,多次助力我军伏击日军。 就在他秘密工作时,日本特务河下谷清也潜入济南,目标是找出铁路局里的中共情报员。 河下谷清通过 “苦肉计” 伪装成反战人士,还帮徐永卿贴过反日标语,获取了他的信任。 1942 年,河下谷清突然消失,随后日军展开清剿,济南地下党遭重创,12 名同志牺牲。 徐永卿凭借提前收到的预警信号,乔装成铁路工人,从下水道逃出济南,才幸免于难。 逃出后,徐永卿没敢停留,辗转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济南情报站被毁的经过。 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他,安慰道:“情报工作有风险,你能活下来就是胜利。” 随后他被派往华北抗日根据地,负责培训新的情报人员,把自己的潜伏经验传授给新人。 他编写的《地下情报工作手册》,成为当时情报人员的重要教材,培养出 200 多名合格情报员。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济南铁路局副局长,主导了多条铁路的修复与扩建工程。 在他的带领下,1952 年济南至徐州的铁路复线建成,极大提升了华东地区的运输能力。 1957 年深秋,徐永卿因公去上海出差,乘坐 21 路公交车经过三角地菜场时,人群中一个身影让他心头一震。 那人穿着灰色棉袄,正低头买白菜,侧脸轮廓与河下谷清一模一样 —— 这个让 12 名同志牺牲的特务,竟潜伏在上海! 公交车刚停稳,徐永卿立刻冲下车,拨开人群追赶,边追边喊:“尤志远!站住!” 可对方听到喊声后,撒腿就往弄堂里跑,七拐八绕间,消失在密密麻麻的石库门建筑群中。 徐永卿站在弄堂口,喘着粗气,手心全是汗 —— 他恨自己没能抓住对方,更怕特务再次逃脱。 作为地方干部,他无权调动上海警力,当晚就买了去南京的火车票,连夜找老首长许世友求助。 见到许世友时,他掏出珍藏的河下谷清旧照,激动地说:“首长,当年的特务找到了,不能再让他祸害百姓!” 许世友看着照片,当即拍桌:“这事我管!你放心,一定把他揪出来!”第二天,许世友亲笔写信给上海警方,详细说明情况,要求成立专案组全力追捕。 徐永卿留在南京协助工作,每天整理河下谷清的特征、习惯,提供当年特务的活动规律。 上海警方根据线索,先排查了河下谷清可能接触的日侨,又走访了当年的舞厅、茶馆,却一无所获。 徐永卿建议:“他擅长伪装,可能已结婚生子,用家庭作掩护,不妨从已婚舞女入手排查。” 这个建议让侦查有了方向,警方很快锁定几名曾与日侨交往过的舞女,其中一位姓周的舞女引起注意。 她丈夫 “尤志远” 无固定职业,却出手阔绰,且很少提及过往,与河下谷清的特征高度吻合。 徐永卿随警方赶到上海,悄悄观察 “尤志远” 的起居,确认其走路姿势、左手食指的旧伤,与记忆中的河下谷清完全一致。 为避免打草惊蛇,警方决定蹲守,等待最佳抓捕时机。 1958 年 8 月 6 日清晨,“尤志远” 出门买早点时,被埋伏的民警当场抓获。 徐永卿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往看守所指认,隔着铁窗,他看着特务:“河下谷清,16 年了,你跑不掉了!” 此案破获后,徐永卿受公安部邀请,参与编写《隐蔽战线斗争案例》,为反特工作提供经验。 1960 年,徐永卿从铁路局退休,此后全身心投入革命史料整理,撰写回忆录《潜伏岁月》。 他还经常去学校、工厂做报告,讲述隐蔽战线的故事,教育年轻人铭记历史、守护家国。 1982 年,徐永卿在济南病逝,临终前还叮嘱子女:“要把家里的历史资料捐给国家,别让它们失传。” 如今,济南革命纪念馆里专门设有 “徐永卿隐蔽战线事迹展”,展示他的生平与贡献。 他编写的教材、撰写的回忆录,仍被用于党史学习和国家安全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徐永卿虽已离世,但他用一生践行的忠诚与担当,永远留在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 主要信源:(上海公安志》案件记载、徐永卿同志相关回忆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