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认为喝酒对健康无益,到底是喝还是不喝好?中医又是怎样认识的? 近期,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一篇《癌症死亡人数将陡增近75%,但40%或许可以避免》的文章,研究人员认为,酒精在人体内代谢产生的乙醛是一类致癌物,饮酒会增加口腔癌、咽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风险,饮酒不存在“安全”的饮酒量,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风险,酒精对健康百害而无一益。 “无酒不成席”,中国人认为宴席上如果没有酒,就不能被视为完美的宴席,突显酒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交中的核心地位和象征,可以说在全国各地饮食文化中到处都含有“酒”的元素,亲朋好友间日常的聚会,吃个饭总喜欢来点酒,朋友间“宁伤胃,不伤情”的那份真情或豪爽,酒肯定不会少喝,有时还是需要喝一点。西医对“饮酒百害无一益”,已有了科学的研究结果,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相信我们的中医理念,四百多年前祖国医学对“酒”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或丰富经验,据《黄帝内经》记载,酒为“熟谷之液”,其性“慓悍轻疾”,能通行经络、调和气血,酒被归为“百药之长”。中医认为少量饮酒对身体是有益的,可以起到活血通络、驱散寒邪的作用,过量饮酒则伤身,主要伤及脾肾,引起鼓胀、血枯,长期酗酒则导致肺痹、癌症风险增加。长期过量的饮酒可能会引起肝硬化和腹水,也可能引起精血亏虚的病症,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经闭或不调、肢体麻木等,如果是长期酗酒,则引起癌症风险增加。 中医在治疗各种疾病时,酒经常被作为药引,可以增强药物的功效,比如药酒,在酒中加入不同药性的中草药制成药酒,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和风湿、类风湿等不同的疾病。酒还可以行药势,常用来炮制中药,如酒大黄、酒当归等以提高疗效,多用于慢性虚损性疾病。 探亲访友,朋友聚会,免不了要喝一点,但是长期过量饮酒或酗酒可能伤身,还是悠着点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