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北宋崇宁年间,羌人反叛,名将种谔之子种朴奉命平乱,至河州中伏身亡,宋军眼看就要全

北宋崇宁年间,羌人反叛,名将种谔之子种朴奉命平乱,至河州中伏身亡,宋军眼看就要全军覆没,突然有一个站出来改变了战局。 王舜臣卸下甲胄,站在山口最狭之地。他面前是成群结队的羌骑,身后是溃不成军的宋兵。种朴刚被围杀,宋军主阵崩散,余众挤在谷口动弹不得。王舜臣默数箭矢,心知此战凶多吉少,却毫不犹豫,命亲兵列阵于狭口。 战前,他多次上书要求筹粮备骑,被胡宗回以“怯战”之名训斥。现在大军深陷羌地,种朴被叛军围攻,阵中竖旗太密,位置暴露。向导的诡诈布局早在王舜臣意料之中,可他无职无权,无法干预决策。 王舜臣抬弓射出第一箭,一名披甲骑将应声堕马。他迅速换箭,连发六矢,七骑俱毙,鲜血溅满隘口。羌兵惊愕后退,不敢逼近。宋兵见状,士气稍振,纷纷借机退入山后小道。 黄昏临近,王舜臣每杀一人,背后兵卒就多撤一队。他未曾动摇一步,甚至亲手将一名负伤小卒拉至安全地。待山口逐渐清空,只剩他与残余三十六人立于风中。羌军迟疑不进,远远观望。 种朴殒命后,胡宗回仍未从西京调兵,只遣文吏催战。而王舜臣心中清楚,西北边军本已空虚,种家父子拼力维持河湟局势多年,如今失其一角,山河必碎。 夜色彻底降临,他与亲兵趁黑退入林间。行至百里外驿站,他才解开弓袋,坐于石上歇息,指节磨破,衣上尽是血痕。他未说一句话,只命人写信报捷,留名者不过“舜臣”。 次年春,王舜臣被召入京师,宋哲宗亲口嘉奖,封其为环庆路副都监,赐金百两。可他辞赏不受,只言愿再回边地守土一方。 王舜臣所守之地,后又数次起兵事。他却从未调离河州,终老于此。政和初年,青唐再度失守,宋廷彻底放弃河湟。他静坐于河湟旧城台上,望着荒烟漫起,不发一言。 他未做过都督元帅,却守过一国之脊梁。他不曾显赫显贵,却让一支残军不至全灭。他不曾留下名传万世的碑,却让无数卒子记得他七箭落骑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