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4000吨“沉睡氢弹”被击中,北约火速大撤退,乌:都怪俄干的好事 俄罗斯新一轮的

4000吨“沉睡氢弹”被击中,北约火速大撤退,乌:都怪俄干的好事 俄罗斯新一轮的精准轰炸启动,港口4000吨“沉睡氢弹”被击中冒火,罗马尼亚紧急在周边进行疏散大撤退,乌克兰则痛斥俄罗斯的袭击行动。 警报声划破夜空,罗马尼亚与乌克兰接壤的达纳乌河畔普劳鲁村,村民们拎着简单行囊连夜撤离,车灯在黑暗中连成长龙。 这场紧急疏散的导火索,是乌克兰敖德萨州伊兹梅尔港传来的惊天消息,一艘满载 4000 吨液化天然气的土耳其籍运输船被俄军击中,熊熊大火照亮了港口夜空,这艘被业界称为 “沉睡氢弹” 的危险品船只,随时可能引发毁灭性爆炸。 当地时间 11 月 17 日深夜,俄军新一轮精准打击突然启动,数十架伊朗 “沙赫德 - 136” 自杀式无人机扑向伊兹梅尔港。这些被戏称为 “小摩托” 的无人机,此次目标明确,不仅击中了三艘货船、一艘油轮,更精准命中了这艘关键的 LNG 运输船。 液化天然气作为甲 A 类火灾危险物质,易挥发且易燃易爆,4000 吨的装载量一旦完全爆炸,威力堪比小型战术核武器,足以让周边数公里沦为废墟,这也是其 “沉睡氢弹” 名号的由来。 火势蔓延的同时,乌克兰方面紧急行动,船上 16 名船员全部撤离,港口周边居民也被连夜转移,但灭火工作至今仍在艰难推进。 乌克兰敖德萨州地区军事管理局局长奥列格・基佩尔证实,此次袭击不仅造成船只起火,还导致当地 110kV 变电站爆炸,多个城市能源设施受损,已有一人受伤。乌克兰官方第一时间痛斥俄罗斯的袭击行动,认为这是对平民设施的无差别打击。 但这场轰炸并非毫无缘由,背后藏着俄乌冲突的最新升级。就在袭击发生前三天,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挫败了一起针对前国防部长、联邦安全会议秘书长谢尔盖・绍伊古的暗杀计划。 乌克兰情报部门指使四名杀手,在莫斯科特洛耶库洛夫公墓安装了伪装成花瓶的炸弹,目标直指前往悼念母亲的绍伊古。幸运的是,炸弹未成功引爆,四名杀手当场被抓获,其中包括两名俄罗斯公民、一名中亚裔和一名乌克兰裔。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艘被击中的 LNG 运输船,实则承载着美国卖给乌克兰的液化天然气。此前泽连斯基政府刚签署协议,通过黑海地区进口美国天然气,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能源。 而俄军此次打击,显然是针对乌克兰的能源补给线,毕竟就在不久前,俄军已用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等高精度武器,对乌克兰军工企业及配套能源设施发动过多次大规模打击,此次行动不过是系列攻势的延续。 袭击发生后,最反常的是北约的反应。原本高调支持乌克兰的北约部队,在得知 “沉睡氢弹” 面临爆炸风险后,火速从靠近乌边境的相关区域撤离,丝毫没有此前的强硬姿态。 这一举动不难理解,液化天然气爆炸的威力不分国界,一旦失控,周边的北约军事设施也将面临灭顶之灾,没人愿意为这场冲突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国际社会对此次事件高度关注,毕竟 LNG 运输船爆炸的风险远超常规军事打击。俄罗斯方面虽未直接回应乌克兰的指责,但外界普遍认为,此次行动是对乌克兰暗杀绍伊古的报复。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双方虽激烈交锋,但从未针对对方高层实施暗杀,而乌克兰此次突破红线的行为,显然激怒了俄罗斯,才有了这场雷霆反击。 与此同时,俄罗斯战机近期多次进入爱沙尼亚领空、无人机闯入波兰和罗马尼亚空域的事件,也让欧洲国家深感不安。这些 “灰色地带行动” 不断推高误判风险,此次 LNG 运输船被袭引发的跨境疏散,更让周边国家意识到,俄乌冲突的战火随时可能蔓延到自身。 目前,伊兹梅尔港的火势仍在可控范围内,大规模爆炸的风险暂时降低,但俄乌之间的矛盾却进一步激化。乌克兰急需外部能源补给过冬,而俄罗斯则坚决打击任何支持乌克兰的物资通道,这场围绕能源和安全的博弈,让本就紧张的局势更添变数。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