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祸从口出!上海,女子在办公室同事群里,八卦领导是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结果

祸从口出!上海,女子在办公室同事群里,八卦领导是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结果被人转发。领导得知后,当众把聊天记录,在公司大会上宣读。事后,公司以女子散布谣言,诽谤他人,损害公司声誉为由,直接将她开除。女子大喊冤枉:八卦领导私生活的话题不是我提的,我不过是搭了几句闲话,被公司开除,罪不至此!于是女子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0万。法院这样判了! 刘女士所在的公司里,十几个女同事建了个叫“延误小仙女们”的微信群,平时不在群里聊工作理想,就专门吐职场苦水,抱怨加班多、制度严,算是大家的“情绪避难所”。 那天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头,话题聊着聊着就跑偏到了部门男领导身上,先是吐槽他“抠门”,后来干脆聊起了私生活,还用上了“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说法,暗指领导生活作风混乱。刘女士也没多想,就像普通吃瓜群众一样,顺着大家的话茬附和了几句,压根没觉得这几句闲聊能掀起多大风浪。 可职场哪有真正的私密空间?这个看似只有十几人的小群,其实藏着看不见的风险。没过多久,这些聊天记录就被人截了图,几经辗转传到了那位男领导手里。 被下属背后这样编排,领导当场就气坏了,愤怒冲昏了头,做出了个特别不理智的决定,在随后的公司全员大会上,当着几百号人的面,拿着麦克风大声朗读了这些聊天记录。 原本只是十几个人私下的闲言碎语,经领导这么一“公开广播”,全公司都知道了这场八卦,领导的“私事”也成了所有人议论的焦点。 这波操作不仅没挽回领导的面子,反而让事情彻底失控。更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大会结束后没几天,公司就给她发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理由写得冠冕堂皇:散布谣言、恶意攻击、诽谤他人,损害公司声誉,属于严重违纪,一分钱赔偿都没有。 刘女士又气又委屈,她觉得自己太冤枉了:八卦领导私生活的话题根本不是她提的,她只是顺口搭了几句闲话,就算言语有不当,也不至于被直接开除,这惩罚也太重了。 不甘心的她先是申请了劳动仲裁,没得到支持后又一纸诉状把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0万余元。 案件开庭后,法院的审理逻辑倒是很清晰。法官首先承认,刘女士在微信群里参与讨论领导私生活、说那些不当言论确实有过错,不管是职场规则还是做人底线,背后议论他人隐私都不地道。 但过错归过错,惩罚得和过错相匹配,这就是法律上讲的“限度原则”。 法院查明,这个“延误小仙女们”微信群只有十几名成员,属于相对封闭的空间,聊天内容原本不会大范围传播,影响力有限。而且刘女士并不是话题的发起人,只是被动附和,主观上也没有恶意攻击、诽谤的意图,顶多算是茶余饭后的不当闲聊。 真正让事情闹大、造成所谓“恶劣影响”的,其实是那位领导在全员大会上公开朗读聊天记录的行为,是他亲手把私下的八卦变成了全公司热议的事件,放大了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明明可以采取批评教育、口头警告等更温和的处罚方式,却直接选择了最严厉的“开除”,这明显不符合“惩罚与过错相适应”的原则。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属于违法,必须向刘女士支付10万余元的赔偿金。 这起纠纷算是尘埃落定,但留下的教训却很深刻。 对刘女士来说,职场闲聊真得有分寸,哪怕是在小群里,也不能随便议论别人的隐私,一句无心的附和,可能就会惹来大麻烦。而对公司和管理者来说,这10万元赔偿金更像是一堂昂贵的“情绪管理课”,手里握着权力,更不能把情绪宣泄当成管理手段,遇到问题冷静处理,远比当众“撕破脸”更能解决问题。 信息来源:女子在同事群八卦领导私生活被开除,起诉要求10万赔偿金!法院判了—光明网 2025-11-18 17:0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2
用户10xxx12 4
2025-11-19 17:07
果然是小仙女,造谣还能收10万元,估计法官也是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