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如今享誉全球的中兴通讯,2018年曾遭受制裁罚款10亿美元,而且还断掉芯片供应,可以说当时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现在提起中兴通讯,不少人都知道是全球5G领域的硬角色,海外基站建得遍地都是,可谁能想到,2018年的时候,这家公司差点就栽了大跟头,被制裁罚了10亿美元不说,关键的芯片供应说断就断,那日子过得比寒冬还难熬。 2018年那回制裁,可不是小打小闹,对方直接说中兴违反了之前的约定,一出手就是10亿美元罚款,这还不算完,核心的芯片供应说断就断,当时中兴的生产线好多都停了,订单退的退、黄的黄,不少合作多年的海外客户都开始找备胎,公司里连保洁阿姨都能感觉到气氛不对。 更要命的是当时的芯片依赖,中兴自己造不了高端芯片,全靠从外面买,断供之后,就像做饭到一半没了柴火,锅都快凉了。当时业内有两种声音,一种说干脆认怂,答应所有条件求放过,另一种说咬咬牙搞自研,可自研芯片那是烧钱的窟窿,没人敢保证能成。 你们想想,要是你是老板,手里攥着仅有的资金,是先救眼前的生产线,还是赌一把未来的自研?中兴当时没选单边路,而是玩了手“双线操作”,先交了罚款保住基本盘,同时把能动用的钱全砸进了芯片研发,还拉上了国内的科研机构一起干,2019年就和中科院签了合作协议,专攻芯片设计。 这步棋走得够险,可也够准。当时好多人笑他们傻,说自研不如买现成的,可中兴没管这些闲话,光是2019年一年,研发投入就占了营收的15%,工程师们连春节都在实验室里过。这种死磕的劲儿,不是谁都能扛住的。 除了自研芯片,中兴还悄悄调整了市场方向,以前总盯着欧美市场,制裁后转头深耕东南亚和非洲,这些地方当时5G刚起步,没人挑三拣四,中兴靠着高性价比的设备快速站稳脚跟,2020年在东南亚的基站订单就翻了一倍,这些收入又反哺了研发。 有朋友可能会问,芯片自研那么容易?当然不是,中间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早期造出来的芯片性能跟不上,只能用在低端设备上,可他们没放弃,一点点优化,2021年终于拿出了能用上高端基站的自研芯片,这时候那些当初笑他们的人,早就闭了嘴。 现在再看中兴,全球5G专利数量能排进前五,海外市场占比超过40%,去年还拿下了欧洲好几个大型基站项目,当年卡脖子的芯片,现在自己能造不说,还能给别的企业供货。这前后的变化,说一句凤凰涅槃真不过分。 其实中兴的经历不是个例,好多中国企业都有过类似的遭遇,被人拿技术卡脖子的时候,有人选择躺平,有人选择死磕。你们说,要是当时中兴没搞自研,现在会不会早就被市场淘汰了?我看八成是这样。 被打疼了不可怕,怕的是疼过之后忘了教训。中兴这一路走过来,不是靠运气捡了个机会,是被打疼了之后,咬着牙把软肋练成了硬骨头。这种把压力变成动力的狠劲,才是中国企业最该有的样子。 信息来源: 新浪新闻——2018-04-19商务部回应中兴被“封杀”: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