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7岁女老师感染艾滋病,医生寻找原因,发现她有4个误区 广西27岁的女老师林悦(化名),生活原本按部就班,教书育人、和男友感情稳定。可一次常规体检,抽血结果如同一颗炸弹——HIV阳性。她瞬间崩溃,哭着说:“我从来没有过高危性行为,怎么会感染艾滋病?”在医生耐心沟通下,才发现她对艾滋病的传播存在4个严重误区。 误区一:没有高危性行为就不会感染 林悦一直坚信,只要自己没有和多个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就不会染上艾滋病。然而医生指出,性传播并非唯一途径。她男友有纹身的习惯,如果纹身店消毒不彻底,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具,病毒就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给男友,再间接传染给她。 误区二:抽烟喝酒熬夜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林悦平时工作压力大,常靠抽烟喝酒缓解,还经常熬夜备课。她觉得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艾滋病感染没关系。但实际上,长期抽烟喝酒、熬夜会削弱免疫系统,让身体抵御病毒的能力下降。一旦接触少量病毒,就更容易被感染。 误区三:日常接触感染者就一定会被传染 林悦得知男友可能感染后,害怕得不敢和他一起吃饭、睡觉,觉得日常接触就会中招。医生解释,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很脆弱,日常拥抱、握手、共餐、共用卫生间等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无需过度恐慌。 误区四:感染后只能坐以待毙 林悦觉得感染艾滋病就等于被判了死刑,整个人绝望至极。医生安慰她,如今艾滋病已成可控制的慢性病,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让免疫系统逐步恢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都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