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走进杭州,走进余杭,能读懂怎样的中国?
近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名中外师生,将核心必修课“实地调研”开进了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博物院和良渚遗址公园。

一踏进恢宏大气的良渚博物院,学生们的目光就被一幅描绘5000年前良渚人生活状态的大型绘画吸引了——画中,早期的良渚人择水而居、劳动分工分明、有着凌驾于氏族社会之上的社会组织结构……
一旁,巨大的沙盘模型更是直观地展现了良渚古城的三重格局:宫殿区、内城、外城,呈三重向心式结构,且古城外围分布着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等基础设施。

当得知良渚古城是世界早期文明起源地重要城市之一,还在读研一的广东女生覃锦瑶难掩激动,表达了对祖国历史文化深厚的强烈自豪感。
她的同学谷子轩是浙江温州人,文化自豪感更强:“这次回到浙江,是我第一次走近良渚文化,展馆的展现方式非常棒!很多场景都有交互,视频制作精美、3D空间形象饱满、各展馆之间无缝衔接,非常好地还原了昔日良渚人的生活状态。”

“Thisisjade.Howexquisite!”(这是玉,多精美啊!)
走进“玉魂国魄”展厅,出土于余杭瑶山遗址、反山遗址等地的大量玉琮、玉璧、玉钺等良渚玉器令各国学子惊叹不已,而刻在玉琮上的神徽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神人头戴“介”字形羽冠,面部呈倒梯形,双目圆睁,双臂弯曲叉腰;兽面以重圈巨眼、宽鼻獠牙……神秘又威严。

研一美国留学生McKennaNorton研究的方向是哲学与宗教,她对这一良渚文化标志性图案——神人兽面纹表达出了浓厚兴趣:“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人祖先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它们都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良渚人通过玉石进行了文化创造,顺应大自然建造了灌溉系统、制作了舟,展现了‘天人合一’。”

研二德国留学生ThomasDiebel来自慕尼黑,参观良渚文明,让他对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有了新的认识,路上还忍不住查阅了位于纽伦堡的日耳曼国家博物馆进行纵向对比。“之前只是听说过中华文明有五千年历史,但今天先后走访了良渚博物院和良渚遗址公园,到了这里,真的看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非常有意思!”
据悉,2025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核心必修课“实地调研”为期一周,主题是“在浙江读懂中国”,主要走访的城市是杭州和宁波。除了前往当地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进行考察、学习和交流之外,还会深入文保景点、特色企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现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等,在实践中学习中国,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