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即将进入最后一个月。明年谁将跻身新的“万亿之城”,引人关注。根据统计数据,江苏省徐州市在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37.12亿元,经济总量已经接近万亿大关。“苏C”有机会成为苏北第一座“万亿之城”。
经济总量的悬念有待揭晓。在经济强省江苏,徐州颇为低调。没有人觉得徐州是座旅游城市吧,但徐州烧烤又能走红网络。它不是以外向型经济著称的城市,但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制造业默默积累。要解码徐州的高质量发展,也许应该看一看它的第一强区——铜山。
徐州的发展空间在铜山
铜山区连通鲁、皖两省,自古是南北通衢要冲。2024年GDP为1485.71亿,增长7.8%,总量占据徐州市六分之一,排全市第一。工业总产值与开票销售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双超千亿”的突破。然而,铜山区地位之关键,并不完全在于上述这些数字当中。
铜山区面积接近2000平方公里,约占徐州总面积的15%。要知道,铜山完成撤县建区已有10多年了。这2000平方公里是历年的6次区划调整中缩减了约三分之一后的结果。铜山之“大”,为徐州提供了充沛的发展空间。
铜山区不仅大,更重要的是空间区位优越。它以C字型围绕徐州主城区,一边承接主城区的烟火气,一边连通乡村的广阔天地。此外,铜山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2024年末数据),证明它的城市化程度相当高,宜居宜业对人才有吸引力。
铜山构建起清晰的“312”产业体系:三大主导产业向高、智、绿迈进;一个特色产业——安全应急装备,已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引领全国的地标性产业;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则迅猛发展,积蓄着未来动能。

全球领先的安全应急科技
徐州高新区第一特色产业——安全应急产业的核心策动区就在铜山。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工信部、应急管理部共同擘画的“中国安全谷”,这里有一系列的硬核科技。
鲁班智能公司生产的消防机器人,造型迷你,越障能力强,具备激光与红外侦测火源的能力,射程高达85米,能在3分钟内排空一个标准泳池,可替代约16名消防员,在工矿仓库等特殊场景下发挥作用。这些设备具备防爆特性,可避免自身损伤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燃。
过去,作为重要煤炭基地,安全生产是悬在徐州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为产业萌发提供了最初的土壤。中国矿业大学迁入后,带来了顶尖人才与科研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产学研协同优势。
在徐州科瑞矿业科技的平台上,数块电子大屏实时映射着远方矿山的每一次呼吸与心跳,智能算法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精准捕捉着人员与设备的细微异常,构筑起一道无形的“电子围栏”,为深井之下的矿工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乡村振兴打造城市后花园
铜山区汉王镇北倚云龙湖的潋滟波光,山水秀美,历史与人文交织。汉王镇之名源于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曾在此绝境中拔剑,石裂泉涌,军心为之大振,“拔剑泉”的传说流传千年。汉王镇的年游客量已突破80万人次,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在此体现。
“蛙·两季”主题园以自然农作与农耕文化为核心,汇聚了手工体验和非遗项目。徐州曾有煤矿,炼铁与铁器的应用兴盛一时。马氏铁器非遗作坊坐落在拔剑泉附近,这里有造型清雅、风格各异的铁壶、香炉。昔日的产业遗脉,延续至今,成为铜山人的文化脉络。
在尖山脚下,有八百余年历史的梁堂村完成美丽蜕变。50座老屋经过修缮,成为石屋聚落示范区。油葵榨油坊、咖啡馆、啤酒屋、精品民宿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村民曾在城市里的面包房工作,如今带着技术回乡,开办了一家石窑面包工坊。在山腰上的一座座石屋内,石磨、石臼,房前屋后辟出的块块菜园,散发着浓郁的苏北地域特色与生活气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梁堂村累计接待游客1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