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在杭州火了24年,香肠“排队王”兰溪于师傅又来了,今年推出自研新品——烤肠

时令近小雪,一场寒潮,杭州人冷得猝不及防。

杭州人善于顺应节气变化,翻出压箱底的毛衣、羽绒被,杭州人的味蕾也在搅动,酱鸭、腊肠等杭州人的心头好,也在此时悄然上市。

读者周大伯是盯着日子过的,一把年纪还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一些家常邻里新鲜事他门门清,给杭城里的媒体提供线索。比方说,河坊街的燕子筑巢,西湖第一朵荷花开了,西湖结冰啦……我们打交道多年。昨天,他兴奋地和我说,“杭州香肠‘排队王’回归了,这次他还带了新产品。”

于师傅在晾晒香肠

周大伯说的是文晖农贸市场做香肠的于师傅,也是快报的老朋友,早在2009年,快报就报道过他做的香肠,5年前,我也到过于师傅的摊位。这些年,于师傅的产品顺应客户要求,产品出新花样,我们对他的报道也是从文字、图片、到视频,不断丰富。

于师傅灌了24年的香肠,从当年的小伙子变成如今有点秃顶的中老年。他的故事老生常谈,远近的市民都知道,为啥还一直讲他的故事?无他,于师傅的香肠太受欢迎。日子周而复始,太阳底下并无什么新鲜事,大家踏实又美满的日子,就是我们报道的对象。

上午10点钟,我来到文晖农贸市场于师傅的摊位。于师傅忙完早市,刚好有空,他熟络地带我参观并讲解。

“11月6日开市,提前做准备工作。”于师傅边说边带我到市场外面的一间小院,这里是他的“肉林”,1000斤悬挂着的香肠正在光合作用,风干,鲜红诱人,“这都是老客预订的,再有两三天就可以快递发货。”

风干好的土猪肉腊肠95元一斤,普通猪肉85元一斤,价格比去年有所下降。“肉源还是兰溪老家批发运送来的,今年才刚开始,每天四五百斤的量。”

于师傅自酿的高粱酒

看完“肉林”,于师傅又介绍起他的“酒池”,自酿的高粱烧,这是香肠好吃的关键因素之一。于师傅每年在市场卖香肠3个月,在兰溪老家酿酒3个月。“今年酿了1万4千斤,”于师傅盘算,去年卖了将近8万斤的香肠,用了8000斤的高粱酒。“今年我开发了新产品,烤肠,预估生意还要好,多储备些高粱酒,冲冲量。”

于师傅打开冰柜,给我介绍他新研发的产品“烤肠”。

于师傅研发的牛肉烤肠

这些年,烤肠可谓国民级街头小吃与便捷零食,校园门口、便利店、夜市、景区,随时可见身影,全年龄段,老少皆宜。新兴的电商,像锋味派、东方甄选等自研烤肠都是优势产品,品牌方宣传购买人数上千万,累计销售量过亿。

对此,于师傅并不是很了解,他知道的是,近些年不断有客户追问,“有没有烤肠卖,孩子爱吃。”于师傅笑笑,心里开始琢磨烤肠的事。

试验了两三年,烤肠总算让他做出来了。“一开始,我用香肠的配方做烤肠,不是咸了就是甜了,味道总试不好。好不容易味道对了,烤肠一烤就爆,肉松散,这个肉的松散紧致也是问题。”于师傅说,有段时间,天天吃烤肠,外面买来的也吃,自己试验制作的也吃,直到感觉自己做的味道对了。

“家人吃了说好,送亲戚朋友,大家吃了都说好。”于师傅说,“去年开始尝试烤肠,一些老客户吃了说味道好,还要。今年夏天,我又改良升级了,我对这款产品很有信心。”

于师傅的荣誉证书

过去几年,于师傅的生意一如既往地好,他个人和家庭也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去年,他在老家读书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去年,他自己也被老家兰溪市文广旅体局认定为第八批兰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溪腊制品制作技艺传承人。今年,他开始收徒弟,有四五个小伙找上门要学手艺,他收了一个江苏的小伙,很快,江苏就要开出“于赛华香肠”分店。

于师傅收徒弟,要收省外的,“这样避免同城竞争,选徒弟看人品也要看眼缘。”于师傅说,“学习制作香肠不难,无非切肉、拌料、灌肠,现在机械化生产,简单。从工艺上来说,三五天就会。”当然,于师傅收徒也不白收,要收费,具体面谈。

于师傅说,除了好事,也有烦心事,“老家爸妈将近90岁,身体不好,时刻离不开人,我老婆今年没来杭州,在家照顾老人。店里请了5个老乡帮工。”另外,自己56岁,记性差了许多,常忘记事。还有,女儿在杭州工作,30岁没找对象,“我急她不急,急也没用。要看缘分。”

于师傅现场加工香肠

我们聊着天,不时有客人专门找来。“他家香肠真当好。”一对从临平开了40分钟车的年轻夫妇,拿了20斤肉来加工,“我们也是看新闻找来的,就尝了一次,后面年年都要来。”

鲜肉加工香肠,于师傅收费10元一斤;鲜肉加工烤肠,收费15元一斤。“加工烤肠费时费事,只有空的时候才会加工。”于师傅说,“每年小雪过后,每天要加工上千斤的香肠,早上4、5点多忙到下午5、6点,停不下来。”

加工的人排长队,等等要小半天。有人不耐烦等,要么起早,要么赶晚,也有人直接买于师傅提前灌好的鲜肉肠,土猪肉38元一斤,普通猪肉的33元一斤。

另外有一对中年夫妻,在于师傅隔壁不远处的猪肉铺现场买肉,猪肉15元一斤,他们买了40斤,算14元。

卖肉的小胥师傅是河南人,开了10年肉店,“每年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是于师傅在的3个月,平常一天卖500斤,于师傅在的3月,每天能卖1000斤。”

于师傅隔壁的猪肉摊铺

于师傅做香肠,二分肥八分瘦。小胥和她老婆盯着于师傅的摊位,提前将猪后腿肉剔骨,方便随时为客人切块灌香肠。

“于师傅人很好,很谦和实在,我们很欢迎他,希望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小胥笑着说,“我卖肉,他灌香肠,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挺好。”

于师傅腼腆地笑着,“大家喜欢,我也好高兴,继续用真材实料做好香肠。”

于赛华于师傅,在杭州做现灌香肠做出了名气,忙到分身乏术。他有个姐姐于赛鹤,姐弟俩原本一道在闸弄口菜场摆摊卖香肠,闸弄口菜场搬掉后,姐弟兵分两路,弟弟去了文晖农贸市场,姐姐去了钱江苑农贸市场。昨天,橙柿互动记者也去钱江苑农贸市场探访于大姐的生意,现场同样热闹。

天冷了,香肠灌起来!刚开张就卖出去两三百斤,这种冬日美食你爱吃吗?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