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平安秘笈555]“老师”邀你开屏幕共享?警惕!已有人被骗

学生群是高校学子接收通知、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却被不法分子盯上,成为实施诈骗的“新阵地”。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通报一起针对高校学生的诈骗案件,北京某高校在学校官网发布某大赛报名通知时,公开了内部钉钉群二维码且未设置入群审核,骗子趁机混入群中,冒充老师通过共享屏幕获取学生的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致使多名学生被骗,人均损失数千元。

骗局还原

3步“精准收割”学生群体

无门槛入群,伪装老师获取信任

校方将赛事报名钉钉群二维码直接公布在官网,未设置任何身份审核机制。短短3天内,3名骗子成功扫码入群,并冒用老师姓名发起“点对点语音通话”,以“赛事报名认证”为由对接学生,学生因看到熟悉的老师名义,未加核实便接受通话。

诱导屏幕共享,套取核心信息

诈骗分子以“同步报名信息更便捷”为幌子,要求学生开启手机或电脑屏幕共享功能。随后引导学生打开学校微信公众号,依次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全程通过屏幕共享实时获取。紧接着以“缴纳报名费”为由,进一步诱导学生补充银行卡相关信息,完成信息收集。

骗取验证码,远程转走钱款

拿到基础信息后,骗子立即远程登录学生银行账户,同时编造“课程注册验证”“报名确认码”等话术,要求学生查看手机短信并展示验证码。即便有学生发现收到的是银行转账验证码,骗子也会以“影响考学”“报名失效”等话术施压,迫使学生配合。一旦获取验证码,账户内资金便被瞬间转走,部分学生被骗周期长达2小时,多张银行卡接连遭盗刷。

警方提醒

1.群管理员要严格核实入群人员身份,及时发现并剔除冒用身份人员。

2.不要向陌生“老师”“管理员”开启屏幕共享,切勿透露银行短信验证码。

3.遇到群内有可疑收费、身份存疑等情况,务必通过官方联系方式向学校核实。

一旦发现疑似诈骗行为,立即向学校反映并报警,同时留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