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公元764年,68岁的郭子仪凯旋,唐代宗却满面愁容:“郭令公功高,无可封赏,奈何

公元764年,68岁的郭子仪凯旋,唐代宗却满面愁容:“郭令公功高,无可封赏,奈何?”郭子仪当下觐见:“老臣家中妻妾已老,陛下再赐臣几位娇妻美妾足矣!” 在唐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将军从边疆凯旋,皇帝却愁眉不展,因为功劳太大不知怎么赏赐。将军的答复竟是求几名年轻女子,这里面藏着什么玄机? 大唐王朝那时候,正处在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边境上吐蕃军队老是来犯,西北一带不太平。郭子仪这老头子,虽然年纪一大把了,还得带兵打仗。他从年轻时候起,就在军营里混,帮着朝廷平叛乱,守疆土。公元764年,吐蕃大军又来闹腾,郭子仪领着部队去迎敌,好不容易把敌人赶跑,收复了几个要塞。这事儿传回京城,大家伙儿都说老将军功劳大,朝廷得好好赏他。 唐代宗李豫当皇帝没几年,国家刚稳当点,他就想着怎么论功行赏。可郭子仪早就是汾阳王了,家底厚实,官位也高,再封啥呢?皇帝愁啊,觉得这老臣功高盖主,得想办法平衡平衡。郭子仪凯旋回京,皇帝设宴招待,当面说郭令公功高,无可封赏,奈何?郭子仪就回话说,老臣家中妻妾已老,陛下再赐臣几位娇妻美妾足矣!皇帝一听,答应了,马上让宦官鱼朝恩去挑人。 这鱼朝恩是个宦官,掌着禁军,对郭子仪有意见,早年在他手下干过活,因为误事儿挨过批,从此记恨。他觉得郭子仪权太大,就在皇帝耳边吹风,说得试探试探他的忠心。皇帝本来就对大臣握重兵有点不放心,就默许了鱼朝恩的馊主意,趁郭子仪在外打仗,派人去挖他家祖坟。 几个月后,郭子仪回京,皇帝在宴会上当众说起掘坟的事儿,还把鱼朝恩叫来对质。大家都等着看热闹,结果郭子仪说,这是报应,当年打仗时部队也毁过百姓坟墓,现在轮到自家了。鱼朝恩这下子没辙,本想挑事儿,结果郭子仪这么一说,反倒显出他的大度。 从这事儿以后,鱼朝恩收敛了,不再找茬,还帮着郭子仪办事。郭子仪呢,通过这个方式,化解了朝廷的猜忌,继续帮着谋划军务。西北边疆稳住了,唐军打败了吐蕃残部,国家安定了点。 说起郭子仪这个人,一辈子为国效力,从安史之乱开始,就帮着肃宗皇帝收复失地,后来又帮代宗守边疆。他不争权,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把国家利益搁在前头。这在当时那种环境下,不容易啊。朝廷里宦官当道,皇帝多疑,他能活到八十五岁高龄,还善终,靠的就是这份智慧和忠诚。 历史上看,郭子仪的功劳不光是打仗,还在于维护王朝稳定。他儿子们后来也当了大官,一家子显赫。但他晚年看出权势靠不住,就主动退下来,不掺和朝政了。皇帝几次召他,他都推说年纪大,身体不行。朝廷封他太师,让他安度晚年。 这故事告诉我们,干事儿得讲大局,个人利益得服从集体。郭子仪那种对国家的赤诚之心,现在想想,还挺接地气的。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也得学学这种精神,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