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敢动薛剑,就是宣战!”日本右翼的死亡威胁,已经把“外交摩擦”强行升级为“主权侵

“敢动薛剑,就是宣战!”日本右翼的死亡威胁,已经把“外交摩擦”强行升级为“主权侵犯”,中国驻日使馆已下令人员“避免外出”! 11月11日那天,大阪总领馆里的人大概谁也没料到,一场带着明显恶意的恐吓会以这种方式出现。负责处理垃圾的工作人员在院内的垃圾桶里看到一把塑料刀,刀身被涂成暗红色,乍一看像沾了血一样。 正常人看到这种东西都会皱眉,更别说这是丢在外交机构门口的。刀下面压着一张纸,上面是薛剑总领事的照片,被人粗暴地P上一道从脖子位置划过去的“血槽”。这种做法幼稚得近乎恶心,但恶意非常明确。 问题是,这还不是结束。当天之后,使馆邮箱开始收到大量匿名邮件。 内容大同小异:把某些人的脸P在“断头照”上,有些甚至直接用真人模特摆拍,把头部处理成血糊一片,看着都让人反胃。数量多得离谱,一天之内几百封,像是有人故意在背后组织一样。东京大使馆也被盯上了,居然收到了寄给薛剑的包裹,里面放的是仿真刀具模型,重量跟真刀差不多,打开的时候谁都要吓一跳。 这些事情本身就是明确的恐吓行为,但最令人无奈的,还是发生在使馆周边的那些场景。白天,有极右翼团体开着所谓的“音箱车”在大门外来回绕圈,音量开得最大,那种尖锐的扩音器声穿过双层玻璃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按理说,日本对噪音扰民管得挺严格,可到了使馆门口,这些车不知道为什么就成了“无法处理的例外”。当地警方被问到为什么不制止,对外给出的解释竟然是“警力有限”。这种理由搁谁听都说不过去。 到了晚上,情况更让人紧张。有几次监控里拍到有人试图翻越外墙,手里还攥着纸条,显然想往院子里扔东西。 网上的极右翼账号更是推波助澜,不仅公开了总领馆的具体门牌号和地图定位,还配上了刀具的照片,像是在暗示什么。公布坐标本身就是一种挑动行为,这点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面对这种局面,使馆内部不得不把警戒级别拉到最高。工作人员收到的最新要求是:没必要的外出一律取消。 遇到必须要出的情况,比如送文件、办理手续,都必须两人一起走,而且提前把路线和大致时间上报。 过去大家下班顺便到附近超市买点菜,这习惯现在完全没了。 很多人为了安全,连买日用品都得拜托当地雇员帮忙跑腿。 工作方式也被迫改变。原本一些部门之间需要面对面沟通的会议,全都被改成线上。院里安排了更密集的轮岗,24小时都有两人同时在岗,值班室的灯几乎整夜不灭,气氛也比以前明显压抑很多。 不仅如此,使馆面向在日中国公民和旅日游客发布的提醒措辞也比以往严厉得多。通知里明确写着:非必要,不建议近期前往日本,这种表述一般情况下不会随便出现。 回头看事件源头,事情之所以这么快被推向极端,与政治舆论环境脱不开关系。最近的高市早苗一直在借“台湾有事”的话题不断造势,几乎把它包装成“日本存亡危机”。 听上去像是在强调国家安全,但换句话说,就是为未来大规模军事行动或者扩大所谓“自卫范围”铺路。这种说法在本土选票上可能有市场,但在地区局势里就是危险信号。 薛剑总领事此前一直做的都是和民众直接打交道的工作,下乡插秧、参加地方交流活动、解释中方立场,这些都是公开透明、没什么政治噱头的事情。面对高市的挑衅,他在网上做了正当回应,后来为了不让局势再激化把内容删除了,但态度很清楚。 没想到自民党内部却借此大做文章,连夜开会发表决议,要把这件事上纲上线到“损害国家尊严”的地步,还提议把薛剑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这种政治反应速度,和他们面对极端分子的威胁行为时的迟钝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么严重的恐吓行为面前,日本警方的动作却非常有限——基本就是在使馆周边拉了条警戒线,之后便没有更明显的处理。丢刀、寄恐吓包裹、公布坐标,这些按任何国家标准都属于威胁外交人员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可日方却拿“言论自由”来搪塞。把一系列带有明显暴力暗示的行为归到“自由表达”,这只会让人觉得讽刺。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鸠山由纪夫、石破茂等政界人士已公开表达质疑,认为现在的做法容易让国家形象受损,也可能把中日关系推向更糟糕的方向。说明这种事情在日本国内其实也不被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