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风向已变了!美国、德国、法国、韩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媒体纷纷把目光转向了中国

风向已变了!美国、德国、法国、韩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媒体纷纷把目光转向了中国 在几年前的法兰克福车展上,中国品牌的展台常常被忽略,甚至有的外国工程师路过都懒得弯腰看一眼底盘结构。 如今,同样的地方,同样的群体,却换成了另一幅场面:德国工程师蹲在红旗天工05的车底下,拿着手电筒一点点看结构布局,讨论声不断。这种反差,不是靠情绪渲染出来的,而是产品硬碰硬摆在那儿。 天工05在欧洲上市后,英国经销商手里的首批500辆一周就卖光了。英国媒体很实在地说,这不是靠品牌情怀取胜,更多是当地用户突然发现,这车的体验和他们原来以为的“中国产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一上车,你会意识到它没有去模仿传统豪华车常见的那种皮革味道。 靠的是一套可调节气味系统,能散发淡淡的龙井香气,像是刚泡开的茶。仪表盘不见了,驾驶员眼前是一块贯穿整个挡风玻璃下沿的AR显示区域,信息悬浮在前方路面位置,不用低头看。 中控屏来自国内面板厂商,是4K柔性OLED,屏体很薄,触控反应快,设计师甚至把“《千里江山图》动态屏保”做成标准功能。不是那种刻意堆传统符号的方式,而是把画面做得很干净柔和,放在那里不会显得突兀。座椅的织物选用的是安徽的云纹织锦,触感偏软但有韧性,不是传统皮质那种冰凉感。内饰板上的山水纹也不靠手雕,而是激光打出来的,纹路均匀且不抢眼。整个座舱看下来,你会觉得它在尝试一套和欧美车不同的审美逻辑,而不是简单把元素贴上去。 核心技术部分,是让外国媒体真正吃惊的地方。机盖下面的主控芯片不是熟悉的高通、英伟达,而是国产的“麒麟990A”车规芯片。 它的算力足够把车内所有摄像头画面同时处理,而且在语音交互、驾驶辅助决策上有明显优势。《汽车周刊》直接评论说,这让中国车企摆脱了供应链卡脖子的风险。 它的驾驶系统道路依赖度也不一样。欧美主流依靠高精地图,地图范围之外能力就下降,而天工05的“司南智驾”更多依赖三目视觉和惯性导航。给它一段没标线的乡路,它也能靠实时识别判断路沿和障碍物,不会因为地图缺失而瘫痪。测试人员在英国乡郊做过试验,泥路、树荫遮挡、高速入口混行,它都能处理。虽然不能夸张地说完全无缺陷,但确实能应对不少非标场景。 机械部分也被欧洲同行重点研究。“云辇-C”底盘能在探测到前方路面不平前提前调节悬架。德国工程师测过连续减速带,通过时的跳动幅度比同级车小不少。刹车距离官方给的是比宝马3系短0.8米,测试员也验证过,结果差不多。 车身钢材比例高,焊点排列密集,整体强度在同价位里算突出。《消费者报告》的可靠性榜单给出前十的位置,对于一款海外新车来说,这个成绩算很罕见。 最让同行头疼的,是它的售价。国内起步16万元放到欧洲就更敏感了,合到当地售价依旧比多数同级对手便宜一大截。关键是它不是靠减配换价格,而是因为国产零部件占比达到92%,很多关键零件不依赖外部供应商,这让它的成本结构完全不同。 英国经销商反馈说,买这车的年轻用户特别多,30岁以下占了六成多。不少人看中的不是外观,而是它的补能速度。900V平台下,超充站十几分钟就能补进五百公里左右。对通勤距离长的人来说,这个速度足够改变使用习惯。 随着天工05的热度上来,国外媒体开始讨论背后的行业趋势。中国在智能网联相关的全球专利占比到了42%,前三季度出口495万辆车,同时带动超过160亿美元的产业链投资出海。 法国《费加罗报》评论说,这不是单一车型的成功,而是产业体系在同步发力 —— 设计、芯片、智能驾驶、供应链、充电体系,全都在一起走出去。 简单说,天工05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奇招”,而是中国汽车行业多年积累后,在海外第一次大范围让人正面看到成果的案例。它逼得欧洲车企不得不重新检视自己的节奏,而用户则第一次意识到,工业世界的主导权可能真的在发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