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白云鄂博矿区以科技创新撬动“生态+”新动能

转自:内蒙古日报

冬日的严寒并未消退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的绿色痕迹,而在白云鄂博铁矿原排土场改造而成的玫瑰园里,矿区独有的植物“铁花”傲然挺立,白色的花瓣在寒风中透着生命活力,也悄然为这座矿山写下“绿色注脚”。

面对寒冷高原的脆弱生态和多元素伴生资源的开发现状,白云鄂博矿区聚焦科技创新核心,不断攻克高原寒冷干旱气候困扰生态治理的难题,因地制宜探索走出了一条“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山建设新路子。

“按照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试行)》最新要求,白云鄂博矿区在矿区环境、资源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生态修复、科技创新与规范管理6个方面进行了绿色矿山建设。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7.95亿元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累计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6.8576平方公里。”白云鄂博矿区自然资源局局长刘继刚的话语里透着满满的欣喜。

70年前,这里因矿而兴;70年后,这里因绿而盛。依托科技创新,白云鄂博绿色智能矿山建设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今年8月,内蒙古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在白云鄂博召开,白云鄂博矿区生态治理成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针对矿区缺水、少土等生态治理难点,适时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的菌根技术,彻底修复土壤微生态系统,为植被重建奠定了坚实根基。”白云鄂博铁矿生产部副部长张顺指着排土场周边的植被说,“同时,精选耐寒耐旱的羊草、披碱草、紫花苜蓿、草木犀、沙打旺等先锋物种,采用ZBS高分子喷播先进技术对矿区废弃排岩场、低洼水坑等进行生态修复,打造了一批矿区生态修复亮点工程。”昔日的采矿创面重新披上绿装、蓄上清波。

驻足凝望,白云鄂博矿区历经栉风沐雨,绿色已融进发展的血脉。从“灰黑”到“碧绿”,由吟咏到赞颂,变幻的是颜色,不变的是从“生态佳”迈向“生态+”的孜孜追求。

锚定“共赢目标”、重抓“典型示范”、聚焦“五化”建设,白云鄂博矿区经过不懈努力,绿色矿山建设和智能信息化应用在自治区的位次不断前移。

在白云鄂博铁矿西矿,植被覆盖后的排土场过风不起尘。西矿生产技术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经过挂网喷播、施加有机肥和保土保湿,最后形成坚固的草带,矿区植被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碳固定等复合生态保护系统全面提升。”

绿色赋能,白云鄂博矿区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诠释。聚焦一手抓“资源综合利用”,一手抓“矿山环境保护”,持续推进绿色矿山转型升级,绿色低碳步入可持续发展新轨道。锁定创新核心动力,白云鄂博矿区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中国首个在5G技术加持下的智能化绿色矿山。同时,借助智能供水系统集成、变电站集控、高压永磁电机改造等,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为传统矿业绿色转型树立了典范。

白云鄂博矿区所辖白云鄂博铁矿、白云鄂博铁矿西矿2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先后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实现了从“功勋矿山”到“绿色标杆”的战略转型。

科技创新点燃绿色引擎,白云鄂博绿色矿山建设目标愈来愈清晰,实现了“治理—生态—产业”的良性循环。废坡覆绿、矿道变景,生态修复夯实根基;生态美、产业新、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链条动能强劲。依托不断演变向好的生态“背景板”,白云鄂博矿区绘就出矿山绿富同兴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