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妇女运动先驱刘王立明

转自:团结报

□胡小明郭兵

刘王立明(1896—1970),女,原名王立明,安徽省太湖县人,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抗日救亡的急先锋、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她的一生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妇女解放、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的全过程,是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

为理想求学问

铁血丹心卢广伟抗战名将铸忠魂

1909年,基督教美以美教会在安徽太湖福音堂开设成美女学,王立明进入福音堂小学读书。因春季考试名列第一,教师王善治劝她一同去江西九江诺立书院上学,该校有教师5人、学生约200人,同样是美以美教会开设的。经过四年寒窗苦读,王立明学识见长,并展露出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较高的领导才能。1915年,九江诺立妇女节制会成立,王立明因得票数最多被推选为会长。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她被留校当教员六个月。1916年春,在校长和亲友的资助下,王立明赴美留学,秋季成功考入芝加哥西北大学攻读生物学,辅修社会学。在留学期间,王立明在数次演讲中获取好名次,对外展示出高超的演讲和口才艺术。1920年秋,王立明在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回国。

为妇女求解放

1915年暑假,在九江诺立书院上学的王立明,到湖北省黄梅县同学家中度假,目睹一名沈姓女同学被抢婚,顿感中国妇女命运之悲惨,遂暗中立下个人宏愿,希望未来终生从事妇女解放运动。也就是那一年,世界基督教妇女节制会代表雷斐地夫人到九江诺立书院演讲,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也进一步坚定了她为妇女求解放的信心信念,随即带头报名加入妇女节制会。在美国留学期间,王立明积极参加留美中国学生同盟会,还密切关注着国内五四运动的情况。

1920年秋,王立明加入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会,并担任青年部干事。任职期间,她曾游历国内14个省,平时经常被邀请至上海多个社团发表演讲,宣传妇女节制运动,呼吁妇女解放,为扩大节制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出重要贡献。

王立明的丈夫刘湛恩(1895—1938)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1922年9月,王立明与刘湛恩结婚后,克服照顾家庭的困难,积极组织、参与节制会相关活动。同年10月,她主持召开上海女子参政协进会成立大会,大声呼吁妇女为“争人格”而参政。1923年2月,王立明组织成立上海妇孺教养院,年底时出席中国女青年全国协会第一次委员会。1924年4月,长子刘光昇出生后,王立明在履行好一名母亲应尽责任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拒毒、探望伤兵等社会活动,并与张琴秋、向警予等共产党人,共同成立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对外发表《致全国女界书》。

1925年5月,五卅惨案发生后,王立明代表中华妇女节制会对帝国主义表示强烈抗议,并展开坚决的斗争。1926年1月,她主持召开上海女子参政协进会换届选举会议,并被选举为会长。1927年7月,北伐军进入上海,王立明与上海妇女界一起前往慰问,还发起组织慰劳前敌兵士会,9月主持召开中华妇女节制会干事会议。在王立明等人的辛勤付出下,中华妇女节制会成绩斐然,《申报》《节制》等争相报道。

为救国勇斗争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3天后,在主持召开的中华妇女节制会秋季第一次董事会议上,王立明公开谴责日本攻占东三省、破坏东亚和平,提议通过宣传、请愿等方式,制止日本军事行动,即刻撤走驻华日军。

1931年10月1日,上海妇女救国大同盟成立大会在上海商会召开,上海女权同盟会、中华妇女节制会等80余个团体2000多人到会,王立明当选主席。她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出要发动妇女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对日经济实行绝交,以及一律抵抗不主持公道的列强等主张,并于14日主持召开妇女救国大同盟临时执委会。11月1日,出席中华女子参政会会议,并致电国际妇女参政会,呼吁要求国联主持公道,消弭战争。

1932年2月6日,《申报》登载王立明等致电美国总统夫妇、意大利首相夫妇,呼吁他们本着人类同情主张公道。6月12日开始,在上海青年会参与主讲“国内和平”,同月,著作《自强之路》出版。同年,在《女声》杂志发表《青年救国运动的再造》一文。

1933年2月14日,王立明发起募款购置女子号飞机,支持抗战工作,并最终取得成功。

1935年,王立明所撰的《40年来中国妇女节制运动》《贫苦儿童之救济》《前进,姐妹们,前进》等文章发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前仆后继,全民族抗战由此拉开序幕。王立明惊闻七七事变发生,与丈夫刘湛恩共同表示最强烈的愤恨,并着手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亡工作。7月22日,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成立,她被大会推举为常务理事。8月2日,出席上海妇女团体联合会各团体联席会议。10日,又主持召开中华妇女节制会会员抗敌大会,并负责逐日赴各电台进行广播演讲,以唤起各界妇女奋起救亡图存的意识。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随后,沪江大学被日军侵占,王立明全家被迫撤离。在硝烟四起、动荡不安中,王立明着手筹组村里街坊妇女战时互助会,以唤醒全上海家庭妇女参加为前线官兵募集寒衣、抢救伤病员等后方工作。9月5日,她同何香凝等人发起为抗战献金的活动,带头捐献出自己的金镯、钻戒,妇女献金运动的成绩在《申报》上披露。3个月后,她被推举为上海红十字会赞助会手工业委员会委员,积极宣传、推进难民生产。

王立明和刘湛恩的抗日爱国言论,被日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并采取送上有毒果篮、从墙外扔炸弹等阴险手段,千方百计地制造针对他们的意外、祸端。1938年4月7日,刘湛恩在上班路上被日伪特务暗杀。6月以后,王立明强忍悲痛,秉承丈夫遗志,前往武汉、重庆、香港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先夫刘湛恩先生的死》等文章相继发表。8月10日,在香港大公报发表《抗战期间的中国妇女》。同年9月,出席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四次大会,创立湛恩难童教养院(四川宜宾),该院最多时容纳儿童100余人。她还在重庆李子坝创办胜利托儿所和战时妇女补习班,以及华西女子职业学校,与李德全、史良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妇女联谊会。1943年9月,王立明出席国民参政会议,再三揭露国民党祸国殃民的罪行,并因支持共产党与国民党决裂,被撤销参政员资格。1949年10月1日,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为国家献终生

王立明与刘湛恩相识于九江诺立书院,后因女校理科教员离校,她的物理、化学课便与男校同文书院合并,此时刘湛恩亦在其中,并首次过起男女同班的学习生活,两人从此交往增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刘湛恩积极响应,加入敢死队,令王立明等女同学钦佩不已。1918年,刘湛恩赴美留学期间主动写信给王立明,双方在异国他乡感情迅速升温。

1920年8月,刘湛恩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先在南京东南大学执教,后受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之聘,担任教育总干事。仅3天后,王立明便与刘湛恩在上海北门浸会堂举行结婚礼。婚后,王立明除要做好妇女工作外,还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孝敬长辈、抚养子女等方面。

1928年,刘湛恩出任上海沪江大学首位中国籍校长。从此,刘湛恩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抓实教育整顿与改革,推行“学术化、人格化、平民化及职业化”的办学模式,带头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王立明对刘湛恩的教育事业非常支持,多次出席沪江大学组织的演讲、教学等活动,促成中华妇女节制会与沪江大学合办家政班,当时学员报名热度始终不减。

1938年,刘湛恩的遇刺身亡,令王立明痛不欲生。为纪念丈夫,王立明立下继承其遗志的宏愿,并在其姓名前加上“刘”字。1939年4月7日,刘王立明出席刘湛恩殉国周年纪念会,所作的《先夫刘湛恩先生的死》同日出版。1940年、1941年,刘王立明连续两年参加刘湛恩殉国纪念仪式,发表《纪念先夫刘湛恩先生泣告国人书》。此后,刘王立明又参加刘湛恩殉难九周年和十周年纪念会。直到去世,她每一次签字均是“刘王立明”。“动机纯正,自我牺牲,见义勇为,精忠报国”,这是刘王立明辑母训之言,为纪念刘湛恩请许世英所写,载于1940年5月8日香港《大公报》,可以说,这也是刘王立明毕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