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再升级 18项创新成果展现澎湃动能

昨天(19日),第四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活动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活动发布了18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成果,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行动方案》,集中展现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在助力三地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推动力量。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突破6000家企业

全球首款皮肤成分无创检测、国产首台细胞一体制备机……走进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一批尖端科技成果展现在记者眼前。这其中的许多成果离不开京津冀三地的协同效应。

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冀三地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已突破6000家企业,产值跨越4000亿元大关。“我们借着京津冀自贸试验区的东风,取得了多项突破。”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道刚表示,政策优化强化了创新,当前三地药监部门在协同执法、通关准入、便利化通行上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让生物医药产业链条从原材料到成品、研发、生产、销售,实现了全链条贯通。

总部位于北京昌平的未来科学城、在天津和河北都布局有实验室的北京齐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享受到了三地协同创新的红利。“在北京,我们依托高校人才优势和生物医药的产业优势,瞄准医学领域的产品研发;在天津和河北,依托当地产业政策优势和丰富的要素资源,我们注重于粮食产品的实验和研发。”公司遗传转化总监冉毅东表示。

昌平组团是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落地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获批全球首创“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生产的阿洛酮糖;培育首个全球销售额破10亿美元的国产创新药等。

“现已助力微元合成等企业形成‘昌平总部研发、津南区承接中试孵化、秦皇岛转化生产’的全链条布局。”北京市昌平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盈表示。

进口文化艺术品一次申请三地展示

进口文化艺术品跨关区流动则是三地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的典型。

“以前,保税文化艺术品在三地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需通过进出三地综保区才能实现,且每次出区都需要质押担保。”北京海关企业管理处处长杨燕冬介绍,如今,北京与天津海关、石家庄海关共同签订跨直属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联系配合办法,企业仅需向主管海关一次申请、一次押保,就能实现文化艺术品在三地保税展示,展示期间如有买家购买,企业在属地海关办理内销手续,并缴纳税款即可。

截至目前,北京海关已同包括天津海关、石家庄海关在内的15个直属海关签订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联系配合办法。自配合办法签订以来,北京关区共开展32票京津冀地区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商品货值达1.7亿元。

跨区域企业信用报告100%互认

活动上,三地共同发布18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成果,涉及政务服务、通关便利、金融开放等领域。

在政务协同方面,三地持续推动“标准一致、跨省协同”。例如,目前三地已建立船舶“区块化”协同监管与服务保障机制,并打造了京津冀“一站式出海服务基地”。如今,企业“一键迁移”、营业执照异地办理、信用评价统一标准等便利化措施,使得企业办理跨省市迁移手续的平均审批时限压缩90%,实现跨区域企业信用报告互认率达100%。

口岸通关流程的持续优化,为企业降本增效。当前,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不仅建设了惠及三地患者的临床急需进口药绿色通道,还实现了文物邮运进口保税展示“一次备案、京津冀巡展”,文物通关时间由12天压缩至48小时,企业可节约成本30%以上,通关更为便捷、贸易更富活力。

绿色租赁标准实现京津冀互认、“投贷券”联动串联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转化、车船税完税信息数据京津冀共享,金融服务新模式也为企业发展带来“活水”。据统计,三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超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