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三部分之第五板块,最后一个板块,世界大同该有的样子。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传统的解读——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但从诗经的维度,也就是诗言志结合不相的知,思无邪结合求无的仁的角度;表相的背后,不相的内在意境体现了一以贯之。上句,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方式论述了——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个时间点很关键,也包含了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马上行动,不然就改不过来了,也就积重难返,越来越重,越来越难返了。这句就是心法和具体方式;没有思考,没有逻辑分析,只有马上的学。之前说过,好学在于感悟天道的能力。学的含义是,感悟,实践,校对和再感悟的过程。也就是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学的繁体字就可以感受意境,大脑里对爻位爻辞的理解和践行。不要思考,马上行动。改过在于决心,而不是细致的逻辑分析。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也就是说即使废寝忘食的思考,也是没有意义和好处的。一点不要,彻底不要,这个节骨眼,就是不能有闲思杂虑;有一点也就改不过来了,一丝一毫的私欲杂念,也就更加积重难返了。这就是破心中贼的关键时刻,一点都马虎不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学,学的概念就是实践检验真理,就是感悟、实践、校对和再实践的过程。太细致了,改过的问题,包括戒烟或者减肥等等,都是一算计,没事,和老同学吃饭,难得一见,抽颗烟没事,结果也就改不过来了。不要想,就是马上行动,才能克服心中贼。这只是个人维度,如果是治国平天下的维度,天下的富贵做选择,一边是荣华富贵纸醉金迷;一边是必须放弃享乐,而要为人民服务。都知道哪个是对的,一算计,也就改不过来了;不要思考,只有行动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其实这句,我是没有看到之前,在上句的解读了,就感知到了口气和语气,我写出来了大致的含义,结果到这句,一下子对上了;其实就是心悟转法华的时候,都是相关联的。触类旁通,或者心有灵犀的。再体会一下,关羽的二思精神,子路的二思精神;一思在于良知判断,二思就是良知的应对,致良知。只有如此,才能改错,才能有错勿惮改。有过不改就是三思和四思太多了,都是名闻利养,都是领导的关系和利益冲突,怎么能改呢?一权衡,对比利益的损失,民心算什么,看不见的民信又不是直接影响,拖拖也无妨,不影响升官发财,如此下去,自然解决不了信任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