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果不其然。 日本政客吉田康一郎突然宣布了:他在社交平台声称“日本在1945年

果不其然。 日本政客吉田康一郎突然宣布了:他在社交平台声称“日本在1945年签投降书的对象是中华民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紧接着,围绕台湾的议题又被拎出来。据多家媒体报道,高市早苗在国会场合谈到“台湾有事”的表态,引发中日舆论迅速升温。 回到文件本身。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明确日本无条件投降,签署方包含当时的中国,这是日本投降的法理依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政府继承原则,国家对外权利与义务继续有效,这在各类双多边互动中一贯执行。 与此相对应,1971年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写明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文本公开可查。 从这条文件链能看得很清楚。个别人拿“对象”两个字反复做文章,意图是否定新中国在对日相关议题上的发言地位,这与现有国际文件不相符。 再看战争责任。1943年《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侵占领土,后被纳入对日和约安排的依据之一,相关档案在联合国留存,不能随口改写。 有人把它包装成“历史争议”,问题在于条文是白纸黑字;中日建交时形成的共识也落在联合声明中,不是个人一句话能推翻。 现实层面,日本这几年加快推进军力建设。据公开报道,计划在本十年内把防务开支占比提高到2%附近,并已决定采购“战斧”远程导弹等装备。 把这些动向和个别人的对台表态放在一起,很容易形成联动效应。中方此前多次重申底线,并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越线挑衅。 台湾问题上,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表述清楚写着:日本理解并尊重中方立场,并确认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基础,这一点至今未变。 历史代价同样摆在眼前。史料统计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慰灵名册、战场遗址、口述档案都在,这些事实不容轻踩,更谈不上翻案。 中方已经正面回应过此次言论。外交部门发言人明确指出“历史铁证不容篡改”,这是立场,也是对外释放的清晰信号。 至于日本右翼反复炒作的用意,主要有三点:试图淡化新中国的话语地位,替侵略行径寻找遮挡,在印太议题上迎合外部力量对华施压。 依据明确,事实清楚,底线也公开。任何人选择无视,只会把问题推向更僵的位置,代价都会回到现实里去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