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本网友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的象征

日本网友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的象征,但日本的“底气”,其实远不止易守难攻那么简单。 这话确实没说错,元朝忽必烈1274年的文永之役、1281年的弘安之役,两次带着大军跨海打过去,最终都没能在本岛站稳脚跟,这也让日本一直对自己的地理环境颇为自负,觉得茫茫大海就是天然的护城河,易守难攻的优势足够撑起安全感。 但这份底气说到底更像一层脆弱的窗户纸,看似结实,实则经不住细看,文永、弘安两役的溃败,台风的助攻占了大半,并非单靠防线坚固,到了现代战争,这层地理屏障早已失效。 1945年美军的“李梅火攻”就给了最直接的教训:三个月内对东京三次大规模轰炸,造成14万人死亡,全城过半房屋焚毁,100多万人无家可归,半年间67座城市遭袭,富山市损毁率甚至达到99%,美军虽未踏足本岛,却用燃烧弹把“天然护城河”炸成了摆设,这已经戳破了地理优势的神话。 当然,日本的底气不止于地理,近代明治维新后的逆袭记忆是重要精神支柱,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的胜利,让其滋生了“亚洲先开化”的优越感,即便二战战败,这种心态也转化为经济代偿,靠着美国的“特需订单”和技术扶持,1968年就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更实在的是科技霸权,在19种关键半导体材料中,日本14种全球份额超50%,光刻胶更是垄断80%市场,连台积电都得依赖,这些看似扎实的底气,实则处处是软肋。 就比如科技再强也架不住资源空心化,日本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99.7%,天然气96.3%,煤炭超95%,福岛核事故后核电萎缩,能源缺口全靠进口填补,粮食更没底气,自给率仅38%,小麦、玉米几乎全靠外购,而运输这些物资的东海、南海航线,全在中国海军监控范围内,一旦供应链中断,用不了几天超市就会断供,工厂就得停工,正如日本中将矢野义昭所言,真爆发冲突最多撑一周。 军事上的底气更像自欺欺人,高市早苗政府喊着把防卫预算提至GDP的2%,看似突破纪录,实则大半流向美国军火商,F-35战机、宙斯盾系统全是进口货。自主研发的“心神”五代机搞了二十年只停在实验机阶段,“出云级”准航母改来改去,载机量和续航力连中国福建舰的零头都比不上,所谓强军不过是交保护费,自卫队连真正的进攻能力都没有,还得靠驻日美军撑腰,可美国的战略收缩已是趋势,哪天被当工具抛弃都未可知。 而且,日本高喊“防范中国”,却50%以上的关键进口品类依赖中国,半导体材料的原料、汽车零部件的供应链,处处离不开中国市场,这种一边攥着别人钱包一边放狠话的操作,哪里是底气,分明是心虚。 说到底,日本的底气是层叠的幻象,地理优势靠天帮忙,历史优越感是旧日余晖,科技霸权依赖外部原料,军事强硬建立在依附之上,把偶然当必然,把依附当实力,这种底气越喊得响亮,越暴露其内心的焦虑。 因为真正的安全从不是靠吹嘘“从未被占领”得来的,而是要正视自身短板,学会与周边共处,可惜现在的日本政坛,宁愿用民族主义制造紧张,也不愿面对资源匮乏、经济停滞的现实,这样的底气,迟早会在现实面前彻底破功。